套裝之一:面罩。
套裝之一:眼罩。
原標題:防護致命埃博拉 不止13件套防護服更有23道穿戴程序
揭秘四川即將援非醫療隊特制裝備
>>>層層保護
13件套防護服
整套防護服有N95口罩、防護鏡、3層手套、防水雨靴、鞋套、內層分體防護服、外層連體防護服、頭罩、防護面屏等13個組成部分
>>>穿脫講究
23道穿戴程序
先洗手,再戴第一層防護帽和防護鏡,之后戴口罩、檢測密封性,之后戴第一層手套、穿防護服……整個穿、脫過程約有23道程序
>>>穿戴感受
由于防護服需要完全密封,隊員在展示的15分鐘內,已經汗流浹背,“所以醫護人員每次進入感染區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
阻擊埃博拉重裝出擊
今年2月以來,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成災,目前已致4500多人死亡,這種高致命性病毒遂令全世界陷入恐慌。在此背景下,接10月2日解放軍總后勤衛生部通知,成都軍區總醫院聯合昆明總醫院、324醫院、59醫院等單位抽組了規模為100人、60張床位的野戰醫院,做好赴利比里亞開展收治埃博拉出血熱患者的各項準備。從10月5日起,醫療隊隊員們都在進行物資準備和相關培訓,隨時準備奔赴埃博拉疫區。
埃博拉病毒對你我而言,恐怖而神秘。對疫區醫療隊員來說,則是生死考驗。究竟該如何防護病毒不沾身?華西都市報記者為此探訪了正處于培訓中的醫療隊,由此揭開這性命攸關的防護之謎。
如何選人
精選,有隊員曾赴小湯山抗擊非典
據了解,成都軍區總醫院抽調的醫療隊員來自傳染科、呼吸內科、消化科、普外科等重點科室,每名被選中的隊員都是經過“精挑細選”而最終敲定的。在這些隊員中,7人參加過小湯山抗擊非典任務,5人參加過國際維和任務,“都是非常有經驗的隊員。”
傳染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陳章就曾在2003年赴小湯山抗擊非典,“這次與抗擊非典完全不同。”陳章說,非典的生物安全等級為三級,而埃博拉屬于生物安全第四級病毒,感染致死率最高可達90%,遠高于非典病毒10%的致死率。
據了解,目前野戰醫院正在設計中,完工之后的醫院設置有門診區、留觀區、治療區和重癥區四個主要部分,除此之外,為了保障醫療隊員的安全,他們的生活區與工作區是分離開的。
如何防護
密封,防護服穿脫約23道程序
防護服是醫療隊必備并且使用頻次最多的器具,也是與病菌直接接觸的部分。“很多感染實際上都是在穿脫防護服時不小心感染的。”隊員介紹,埃博拉病毒可以通過體液等傳染,病菌很容易沾在衣服上,所以每一層防護設備的穿、脫都有嚴格的規定。
10月21日下午,醫療隊員向記者展示了穿戴防護服的流程。先洗手,再戴第一層防護帽和防護鏡,之后戴口罩、檢測密封性,之后戴第一層手套、穿防護服……記者細數,整套防護服有N95口罩、防護鏡、3層手套、防水雨靴、鞋套、內層分體防護服、外層連體防護服、頭罩、防護面屏等13個組成部分,而整個穿、脫過程約有23道程序。“最基本的穿脫原則是從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后摘、外層手套要壓在衣服外、穿脫不顛倒、行走不反向、脫防護服忌抖動等。”隊員李斌說,隊員們還特意將各個流程單獨打印出來,人手一份。
由于防護服需要完全密封,隊員在展示的15分鐘內,已經汗流浹背,“所以醫護人員每次進入感染區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