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強化規劃計劃引領控制、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進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建立健全節約集約用地長效機制4個方面出臺了14條措施。
《意見》對促進四川省資源節約集約用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近日,本報記者就《意見》的相關內容采訪了省國土資源廳黨委書記、廳長楊冬生。
背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要求
記者:去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為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提供保障服務的意見》,對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今年省政府辦公廳又出臺《意見》,有何特殊背景?
楊冬生: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土資源工作面臨諸多新任務、新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將資源節約確定為基本國策和優先戰略,高度重視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多次對實行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提出明確要求。
今年以來,全省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落實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是實現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土地要素保障壓力進一步增大。從上半年各地反映的情況來看,一些地方土地要素保障成了瓶頸。
在此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將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和國土資源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關于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指導意見》,結合我省實際,我廳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代擬稿)》。其間,多次對文稿進行修改,并又先后兩次征求國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及16個相關廳局意見,經10余次修改完善,報省領導批準后,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出臺了現在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
出臺《意見》,旨在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切實轉變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突破:實行差別化計劃指標管理
記者:《意見》在政策和舉措方面,有何突破?
楊冬生:《意見》遵循“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高效率、綜合利用”的總體思路,對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進行全面部署,強化了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提出了建立健全節約集約用地長效機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將節約集約用地作為土地管理利用工作的總要求和總抓手。
在加強城鎮建設用地邊界管控、規范園區用地管理、靈活工業用地出讓方式,推進土地立體開發利用、統籌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因地制宜盤活農村建設用地等方面,《意見》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屆四次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政策。
《意見》明確要求實行差別化計劃指標管理,對用好增量、盤活存量作了具體要求,將市州、縣市區單位GDP用地量和人均用地量下降情況作為分配下達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重要依據,優先為節約集約利用程度高、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效果明顯的建設項目配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這些舉措,提出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路,規范了城市新區、各類園區的規模控制與合理發展,強化了對工業用地的節約集約管控,鼓勵開展節地技術和模式的創新,深化了增減掛鉤政策的具體運用,對于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較大的推動作用。《意見》還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提出了有力政策措施。如在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布局中提出“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居民點整合撤并和小城鎮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對農村建設用地按規劃進行區位調整、產權置換,促進農民住宅向集鎮、中心村集中”等,這些利好政策,含金量很高,有利于建設用地布局調整,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推動統籌城鄉發展。(唐麗記者 趙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