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摘要】
積極推動天府新區與成都中心城區互補發展、融合發展
重點拓展天府新區科技、商務、行政、文化、現代制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新型城市功能
優化提升中心城區商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服務功能促進成都領先發展
去年成都的經濟總量突破9100億元,繼續保持全省經濟發展“領頭羊”的絕對地位。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宏觀背景下,“領頭羊”如何持續發力?不少人都將目光聚焦于天府新區這枚重量級砝碼。
天府新區涉及成都、眉山、資陽3市、7縣(市、區)、37個鄉(鎮),成都在其中的地位一項數據就可說明——面積占81%以上。“天府新區的設立本身就是依托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基礎。”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說,成都不僅是天府新區能夠誕生的重要依托,更將在天府新區的建設中獲得更大發展機遇。
攤開天府新區的地圖,超過81%的面積在成都,但成都的五大中心城區則未納入天府新區。不少人提出,天府新區的加快發展會不會造成成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割裂?天府新區與成都中心城區的關系又該如何處理?
在上海交大和復旦大學教授陸銘看來,天府新區與成都中心城區這種地理上的相近相鄰,恰恰有助于二者的互動發展、融合發展。“如果二者相距過遠,又沒有高效、緊密的交通通連,則會人為切斷新區與中心城區的關系,讓二者脫離、低效率發展。”
陸銘進一步提出,成都中心城區的人口聚集、產業聚集已有一定基礎,極具發展活力,其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能夠為天府新區發揮更好的服務功能。與此同時,天府新區的產業發展和聚集也會進一步放大和提升成都中心城區的服務功能,促進中心城區商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服務功能的提檔升級。“天府新區發展越好,其對成都中心城區的帶動力也更強。”
盛毅提出,應該充分考慮天府新區的產業多樣性問題。“在天府新區的建設與成都中心城區的關系處理上,需要在產業定位和功能定位上錯位,如此二者才可以為兩大區域之間功能的調整和舒緩上創造空間。”
產業之外,不少專家和學者也建議,天府新區應該重點拓展現代制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新型城市功能,與成都中心城區的功能錯位。這樣成都中心城區能夠進一步升級發展,納入天府新區的成都區域也能創新發展,成都也有望形成“雙中心”的嶄新發展格局。
天府新區的強勁發展將改變成都平原延續千年的“單中心”建城格局,為“再造一個產業成都”開辟新空間。
我省提出,天府新區要構建新型城市形態,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緊密聯系的組合式新型城市發展形態。同時按照功能復合、配套完善的要求,加快建設一批產能一體單元,就近并按園區定位布局產業和生活功能區,促進產城有機融合。
陸銘也進一步提出建議,天府新區也應該與成都中心城區一樣,適當保持一定的人口密度。“不能單純追求‘看上去很美’的低密度建設,應該兼顧人口規模,這樣才能適合相關產業的聚集發展。”
不久的將來,成都天府廣場向南25公里,一個嶄新的城市中心將崛起。屆時,特大中心城市“一核雙中心”的發展格局將進一步驅動成都這個四川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加速奔跑。
【聲音】
天府新區升級后,一方面可以讓新區內的企業站上更高平臺,對接國際;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高端產業入駐,提高區域產業發展整體實力。隨著產業鏈的分工,對新區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將更加明顯。 ——深圳微芯生物總裁 魯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