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彭媛媛 記者 吳曉鈴) 還有一個多月,“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絲綢之路與天府之國文物特展”就將在成都博物館閉幕。如果你還沒有到成博來看過展覽,或許會是畢生的遺憾。因為,此次大展,有來自28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72家文博單位,超過200件珍寶來蓉,展覽規劃在四川前所未有。在這里,你“一不小心”就能看遍全國各地珍寶!群星薈萃的文物特展僅剩一個月,千萬別跟這些重量級來賓“擦身而過”。
鎮館之寶來拜訪
在本次大展上,鎮館之寶的數量之多實為國內罕見,就連被譽為阿育王塔之王的七寶阿育王塔也來了!
該塔是中國出土的工藝最復雜、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它在老家南京市博物總館享受著單獨展廳的待遇,觀眾前去參觀時只能在八米開外的警戒線處“瞻仰”。而作為在海上絲綢之路展廳壓軸出場的明星文物,七寶阿育王塔“委屈自己”住進了小小的玻璃展柜。觀眾不僅能近距離觀賞塔身上栩栩如生的精美浮雕和清晰的銘文,還能有機會數一數塔身上有多少顆寶石——這么好的機會可謂是非常難得!
蜀郡精品回家“探親”
這件建武廿一年乘輿斛是故宮博物院專門為大展送來的古代工藝精品,因為它的原產地就在咱們成都!
漢代成都地區赫赫有名的“國有企業”——蜀郡西工于東漢初年為皇帝造了這件“御用”乘輿斛,其承盤口沿下有銘文62字,記載了參與鑄造的工匠名及制造時間、尺寸、紋飾等信息,從中不難看出蜀郡西工中工匠分工明確、審核嚴格。和現代的工廠一樣,蜀郡西工將生產的漆器、銅器及鐵器等產品銷往四域,這些精美產品見證了漢代成都與外界的密切交流,讓“蜀郡”成為了享譽全國的“馳名商標”。
教科書文物現身
在北方絲綢之路展廳里的這件嵌綠松石銅牌可是教科書級別的文物,是目前最早的嵌綠松石銅牌。作為二里頭文化的形象代表,三代之始夏王朝的杰出作品,彰顯著華夏文明初綻的榮光。
這件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嵌綠松石銅牌算得上是國寶中的“高齡前輩”。銅牌兩側各有兩個穿鈕,可固定在織物上,牌背面有麻布痕跡,應為衣物飾品,不過喜歡它的觀眾說這形狀在現代適合做成“手機殼”,隨身攜帶,好看又實用。不少觀眾將它的照片轉發到微博,得到網友喜愛,二里頭文化的獨特魅力可見一斑。
文化外交官駕到
作為“文化外交官”的鎏金銀瓶絕對是絲路大展上最具代表性的重磅嘉賓。因為其獨特地位,但凡有關于絲綢之路的展覽,它都一定會收到邀請函。
這件北周時期的絲路遺珍出土于李賢夫婦合葬墓,像鎏金銀瓶這種形式的銀器本是波斯薩珊王朝貴族享用的酒具,上面的聯珠紋是典型的波斯紋飾,而瓶身上有6個浮雕人物卻講述了一個古希臘神話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混合了西方文藝元素又在中原被發掘的鎏金銀瓶證明了古代絲綢之路對溝通東西方文化的重要價值,亦為現代學者研究絲路時不可或缺的實物證明,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博物館最為珍視的鎮館之寶。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