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琳) 3月13日傍晚,四川交響樂團依然燈火通明,每一間獨立的辦公室里都有正在練習的演奏者,就連過道也成為了臨時“練兵”之地。他們并非在排練某場音樂會,而是在為四川交響樂團2017年度業務考核做最后的準備。這次考核每個人都不敢掉以輕心,因為這次可謂是“群雄角逐”:二十余名外籍、“海歸”樂手,將在這兩天競爭川交為數不多的名額。翻開這些考生的名單,其中不乏世界著名院校的名字:耶魯大學、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圣彼得堡音樂學院……
為什么這么多名校畢業生“扎堆”來參加川交的業務考核?是什么吸引他們想來成都發展?
筑巢引鳳新總監成“活招牌”
川交的排練廳內,評委席上五位評委專注地聆聽對面樂手的表演,為了確保公正,樂手所在區域用拉幕遮擋。左右兩側,觀察組的人員不時地記錄演奏者的表現,統分組正迅速計算之前考生的成績。
拉完了兩首協奏曲和一首無伴奏組曲后,成都籍小提琴手張濤走出考場,心里仍然有些緊張,盡管他的簡歷很亮眼:新澤西州立大學小提琴表演專業博士,耶魯大學小提琴表演碩士。但同臺競爭的還有同樣畢業于耶魯大學的學長學姐,而且他們曾在俄羅斯高水平交響樂團供職。
除了川交樂員外,本次業務考核還吸引了將近40名外來考生,超過一半的考生都是來自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外籍人士和“海歸”。這也超出了四川交響樂團常務副團長吳靈峰的預期,“沒想到有60多個人報名,我們已經通過視頻篩了一部分。”
為什么他們會參加川交的考試?記者了解到,川交去年聘任的藝術總監、國際著名青年指揮家洪毅全(DarrellAng)便是他們過來的一個重要原因。洪毅全曾擔任法國布列塔尼樂團的音樂總監,讓這個原本要“關門”的樂團逐漸闖出名堂。“我之前就認識Darrell,去年年底,他告訴我他正在四川打造一支非常棒的樂團,我很信任他,就從俄羅斯飛過來了。”正在圣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碩士學位的張克說道,“最重要的是,他讓我看到了樂團的潛力。”像張克一樣沖著新總監來的不占少數,“他們跟許多世界頂級音樂家一樣優秀,有的我之前認識,有的是專業人士引薦,我希望跟他們一起打造一支國內頂級的樂團。”洪毅全信心十足。
看中音樂之都的潛力
不僅是洪毅全的“活招牌”,成都的音樂氛圍也是這些“久經沙場”的“熟手”前來比拼的原因。“我本來就喜歡成都,Darrell告訴我,這里正在修建新的音樂廳,音樂氛圍會越來越好,還會有很多演出的機會。”畢業于新加國立音樂學院的美國人特倫斯認為,對于古典音樂來說,成都的潛力非常大。在張克就讀的圣彼得堡音樂學院,曾培養出如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音樂家,“雖然交響樂在中國的氛圍跟歐洲有一定的差距,但發展非常快,當我得知川交正在打造新一季的系列音樂會,我覺得在成都發展不比在國外差。”
洪毅全在簽約之前了解到成都正在打造音樂之都,便與川交一拍即合,“來成都后,我逐漸接觸到這里的繪畫、文學、川劇、音樂等,上周我去聽了民樂音樂會,印象非常深刻,四川的音樂家們非常有激情,觀眾素質也很高。”但同時擺在洪毅全面前的挑戰也不小。“交響樂在中國,相對來說比較新,除了提高樂團的水平外,還要培養受眾,拉近交響樂和公眾的距離,讓大家感受到這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交響樂團,讓交響樂成為公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四川交響樂團常務副團長吳靈峰頻頻點頭,他也倍感壓力。“這次招募對于川交來說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吳靈峰介紹道,這是川交首次吸引到這么多外籍和“海歸”人員,而且以前業務考核的評委來自樂團內部的專家,這次除洪毅全外,其余四位評委都是新加坡交響樂團各聲部的首席。但這次招募的名額有限,如何留住人才也成為一大問題。“原本樂團只有不多的空缺,但是看到有這么多優秀人才,計劃將名額擴大,希望通過高品質的‘樂季音樂會’平臺、待遇、生活保障等方面留住他們,但即使是這樣也沒辦法留住所有的優秀樂手。”吳靈峰說道。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