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記者從成都市政府新聞辦獲悉,日前,成都出臺了《國際化城市建設行動綱要(2012-2016年)》(以下簡稱《綱要》),成都國際化建設首次有了具體的行動指南。
根據《綱要》,到2016年,成都國際直飛客貨運航線將從去年的24條增加到34條,入境旅游人數占本地人口比重將從去年的8.6%增加到30%,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將從去年的207家增加到260家以上,地鐵總里程將從去年的18.5公里增加到150公里。成都將在交通通信樞紐功能、國際交往功能和宜人城市功能方面基本實現國際化,初步建立國際城市基本框架,建成充滿活力的國際交往中心。
分階段建設開放型區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
《綱要》提出了三個階段的建設目標。第一階段為2012-2016年。到2016年,成都將率先在交通通信樞紐功能、國際交往功能和宜人城市功能方面基本實現國際化,國際城市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建成充滿活力的國際交往中心。
參考聯合國伊斯坦布爾城市年會提出的城市國際化指標體系,《綱要》進一步提出了22項建設目標,其中包括:到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4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30美元/人,航空旅客吞吐量超過4000萬人次等。
第二階段為2017-2030年。建設成為亞洲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開放型區域中心。第三階段為2030-2050年。建成以經濟功能為主的綜合型國際化城市。
26項國際化城市建設行動任務
《綱要》從建設“通達全球的國際區域性交通通信樞紐”、“充滿活力的國際交往中心”等五個方面,提出了26項國際化城市建設行動任務。
在建設通達全球的國際區域性交通通信樞紐方面,成都將形成覆蓋世界各大洲重要城市的航空網絡和連通國際的城市通信網絡,打造通達國際的鐵路、公路交通體系。到2016年,貨郵吞吐量超過120萬噸,國際直飛客貨運航線達到34條。
在建設充滿活力的國際交往中心方面,成都將圍繞建設“亞洲會展名城”、“國際美食之都”、“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六項任務,形成有國際知名度的城市品牌,建成國際知名的商貿、會展、美食、旅游城市、體育賽事名城、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亞洲重要的國際性機構集聚地。到2016年,年度國際性會展活動數量達到120個,國際友好城市超過30個,新增領事館等國際性機構超過13家,打造100個享譽全球的美食品牌,每年舉辦國際體育頂級賽事2-3項,形成2-3個有國際知名度的文化節會活動品牌,入境旅游人數占本地人口比重達到30%。
在建設體現國際品質的宜人城市方面,成都將圍繞“提升城市建設的國際品質”、 “建設高質量的城市生態環境”等九項任務,形成生態優美的綠色城市空間、覆蓋全域的公共交通網絡以及傳統與現代相得益彰的人文環境。到2016年,城市地鐵總里程達到150公里,市民英語普及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人。
在建設具有比較優勢的國際產業聚集高地方面,成都將圍繞大力發展現代化的高端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總部基地等五項任務,聚焦產業高端化發展方向,搶抓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機遇,實現投資促進與重大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到2016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2%。
在建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城市方面,成都將圍繞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國際人才高地”三項任務,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到2016年,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每萬名勞動力中研發人員數量超過78人,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7件。
5個年度主題和20項重點工程
為確保重大專項順利實施,《綱要》還提出了5個年度主題和20項重點工程:
2012年,將以國際化窗口建設為主題,實施窗口服務國際化、雙語標識全域覆蓋,提升城鄉環境,提升對外服務的便利化、標準化、國際化水平;
2013年,將以提升會展國際化水平為主題,以《財富》全球論壇、第12屆世界華商大會等重點會展活動為龍頭,提升辦會辦展水平,提高城市國際知名度;
2014年,將以擴大國際交往為主題,加大對外文化交流、旅游推廣、美食文化推廣、城市形象宣傳,全方位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
2015年,將以建設高質量的城市宜人環境為主題,提升水環境整治和大氣環境整治、加大建設國際醫院和學校,增強城市生活舒適度和吸引力;
2016年,將以提升城市國際品質為主題,以構建國際化的政務環境和開放的制度環境為重點,實施政務環境國際化、交通通信樞紐建設、標志性建筑建設、友好交往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進一步增強城市國際功能。(記者 李渝 彭超)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