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的已用債務資金用于民生項目
根據財政部的規定,地方債使用范圍主要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等。
“雖然說國際金融危機來了,大家都擔心經濟下滑,增長乏力。但實際上,從2008年開始,老百姓的感受卻是城市里路越來越好,廣場、綠地越來越多。這些都是各級政府用地方債籌集的資金,為老百姓辦的實事。”黃利明說,剛落成的省博物館、省殘疾人康復中心也都是用去年山東由中央代為發行的地方債券建設的。
山東省審計廳的數據顯示,至2010年末,我省已使用債務資金2600.95億元,其中用于市政公用建設、交通運輸及保障性住房、鄉村公路橋梁建設等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的支出2111.76億元,占已使用債務資金的81.19%。
13市55縣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依賴大
背負如此規模的債務對山東來說有無風險?
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表示,地方負債率過高,新增負債有增無減,加之財政使用效率低,地方政府將無法償還債務本息。長此以往,一輪地方債形成的銀行壞賬潮就可能到來。
至2010年末,我省審計的市、縣兩級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即債務余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37.44%,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后債務率為46.15%。這比全國的70.5%低得多,而國際上風險警戒線則在80%—120%的水平。
從總量上來看,我省地方債為4752.19億元(不含青島),占全國地方債務總額的4.4%。“這個債務規模應該說是適度的,與我們經濟大省的地位和經濟發展的速度是匹配的。”黃利明說。
“從整體來說,我省各地對地方債務的管理比較規范,債務風險整體還是可控的。但個別地方和部門,仍存在著一些風險點。”黃利明說,為了能使各地對自身“風險點”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審計廳為其負責審計的15個市和118個縣,分別開出了單獨的審計報告,并為其問題的解決限定了時間表。
在審計廳廳長左敏所作的審計報告中,對地方債務所存在的風險點,也進行了詳細列舉。例如,我省目前有13個市和55個縣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較大,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余額為575.68億元,占相關債務余額的41.47%。
審計還發現,到2010年末,15個市和118個縣政府設立了213家融資平臺公司。其中,8家存在借新還舊問題,13家存在逾期債務,54家存在虛假出資、注冊資本不到位,涉及金額55.38億元。
我省償債準備金已有71.27億元
“地方債務中存在風險點是不可避免的。但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進行規范,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黃利明說。
黃利明介紹,目前在規范地方債務風險控制方面,全國還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但全省各地都在風險控制方面進行著不同的嘗試。目前我省有10個市本級和27個縣建立了償債準備金制度,每年在財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作為準備金,目前全省的償債準備金已達到71.27億元。
負債問題較為突出的高校和醫院也是此次審計報告中所提到的。“隨著國家有關政策的出臺,高校債務化解已列入政府工作日程,但醫院債務化解還沒有明確的政策依據。”黃利明認為,隨著醫改的深入,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化解醫院債務。
據介紹,截至報告發布,我省15個市本級建立了有關債務管理的制度,目前已達56項之多。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