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實認清“過勞”是誘因猝死“元兇”還是疾病
“輕度疲勞、身體發沉、精疲力竭、身體有恙、疾病纏身、突發猝死?!比涨?,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健康提醒中表示,從疲勞到猝死僅需要這六個步驟。
“這樣的概括相對籠統,”商德亞解釋,其實頻發的猝死事件中,很多人都認為是過度勞累所導致。實際上“過勞”或“累”并非主因,只是疾病的誘發因素,猝死的真正“元兇”是心腦血管等疾病。
商德亞提醒市民,最需要注意的是,身體勞累等因素出現胸痛,可能導致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主動脈夾層等嚴重的疾病,甚至導致死亡。他舉例說,以主動脈夾層為例,這是胸痛中常見而嚴重的類型,如不及時診斷和處理,病死率高達40%。很多基層醫院已經可以診斷,但尚不能展開治療。搶救時間尤為關鍵。
王少平說,發生猝死后的幾分鐘內,早按壓、早除顫,是搶救成功的最佳時機。由于我國公眾普遍缺乏猝死急救技術,心臟性猝死的搶救成功率極低。因不懂急救知識,10%的心腦血管患者遺憾去世。“假如市民略懂基本醫療急救常識,在4分鐘以內搶救心臟驟停者的成功率能達到80%。每延長一分鐘,成功率就降低10%,如果超過10分鐘,成功率幾乎為零?!?/p>
這些信號警惕出現“疲勞綜合征”及時去醫院檢查
“很多年輕人身體出現問題,都以為可能是太疲勞了,比如出現高血壓也不在乎,不愿意服藥治療,反而導致更嚴重的后果。”付慶元說,臨床發現,很多年輕人忍耐疾病,而且每年不做體檢,身體的隱患也就難以發現,以致猝死之后檢查病因,家人才發現患者生前有嚴重的心臟病等疾病。
采訪中,不少坐在寫字間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族”都表示,經常有頭暈、煩躁、四肢酸痛等“疲勞綜合征”。有調查表明,“疲勞綜合征”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出現率為10%—20%,在某些行業中更是高達50%,3成人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而IT、新聞、廣告等行業從業人員以及公務員、演藝人員等,都是猝死發生率相對較高的人群。
“過度勞累、心理緊張、作息紊亂等都可能是猝死誘發因素。在心臟處于脆弱的狀態下,本應該注意休息,但很多年輕人卻沒有警惕意識,仍然加班熬夜,過度勞累。”王少平說,胸悶、心慌、容易疲勞是心臟病發作的先兆,如市民出現以上癥狀一定要到醫院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尤其要多加注意。
多位急診專家也都表示,對市民來說,每年一次體檢更是預防的關鍵。體檢能及早發現是否存在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等問題,及時治療,才能降低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