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正常的豪宅成交記錄打亂了處于穩步調整通道的上海住宅成交均價。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周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99萬元/平米,環比提高49.3%;其中單價在5萬元/平米以上的成交尤為顯眼——高達111%的環比增幅令業內直呼“離奇”。
據記者了解,導致這一“離奇”結果的主要因素源于上海老牌豪宅——紫園的集中成交。
僅4月22日一天,松江區佘山板塊上海紫園項目的成交套數就達34套,占據該周全市單價在5萬元/平米以上項目成交套數的約6成。成交總面積約為1.77萬平米,以其約10萬元左右/平米的成交均價計算,累計成交金額約達1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限購令及房產稅政策的精準打擊下,上海豪宅成交量近期一直低迷,上月別墅成交更是險些掛零,獨棟別墅項目在之前半年內僅成交數套。紫園此時的密集成交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除了成交量外,更令人費解的是紫園銷售價格的異常拉升。
數據顯示,去年10月以來,紫園成交均價一直在4.7至5萬元/平方米之間,2010年3月出售的兩套房源更創下24866元/平方米的均價。而到了今年4月,因34套房源的集中高價成交,其銷售均價立刻被拉升至7.4萬元/平方米。
對于成交與價格上的種種突破,紫園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解釋,34套房源的成交并非打包出售,而是今年以來散售項目的集中網上簽售。“這周還有會部分房源陸續成交。只能說余山別墅板塊已經開始啟動。”
至于購房群體的構成,該負責人不愿意具體透露,但有知情人士稱,雖然不是打包銷售,但34套房源確實僅銷售給了少數幾個主體。其中不乏外資主體。另外,因為目前住宅銷售方面的種種限制,多數主體采用公司購買的方式。
“雖然針對住宅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正在進行,但投資資金對于一線城市別墅市場的看好從未改變。”一位別墅市場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為了避免受限購令的制約,越來越多的別墅購房者選擇以公司名義購房。
而外資購買的流程是:先以內資企業購房,再由外資收購內資企業股權。至于房產稅成本,該人士表示,在別墅購房者看來并不會構成過大壓力。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