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劇院賞經典歌劇、到逸夫舞臺品國粹、在黃浦劇場看懸疑話劇……不久的將來,人民廣場周邊沿西藏路一帶,將集聚整合區域劇院、電影院等文化資源,崛起一座“海派百老匯”。“海派百老匯”文化項目推進會前天在外灘源一號舉行,20位專家被授予該項目建設專家委員會成員。
環人民廣場地區是上海的中心區域,交通四通八達、商業集聚、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目前,該區域集聚了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逸夫舞臺、人民大舞臺、上海木偶劇場、黃浦劇場等市區劇場設施,成為滬上最大的劇場群。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電視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天天演”等重要文化節慶集中該區域;大光明電影院、上海當代藝術館、和平影都、上海博物館等知名文化設施也與劇場交相輝映。
如何讓這些散落在人民廣場周邊的文藝珍珠,串成線一起發光?黃浦區文化局局長葉盛說,目前已成立“海派百老匯”推進領導小組和項目建設專家委員會。為這一文化項目提供物質支撐,區文化發展專項基金成立,將由政府與社會共同注資。同時,“海派百老匯”建設劇場沙龍也應運而生。
“海派百老匯”如何打造?市政府參事、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說,環人民廣場區域能體現海派文化的精髓,要思考怎么樣形成新的文化業態,用文化吸引力把游客留住。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副總裁韋芝認為,海派百老匯要走出自己的風格特色,演繹劇目要貼近大眾,票價要多元合理。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楊紹林建議,吸收歷史文化的精華,并充分借鑒紐約百老匯的發展經驗,同時也要研究演藝與城市生活的關系。還有專家表示,劇場群的設施基礎已得天獨厚,關鍵是軟件建設,建議盡快形成劇場文化演繹的產業鏈。
“海派百老匯”推進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要在市場培養、劇目創作、劇團激勵、劇場改造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兼具藝術品位和市場的常演節目,吸引更多觀眾。
來源:新華網 編輯: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