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已呈現“多層次”特征,區域服務經濟的輻射效應隨著長三角的擴容而加快向中西部地區擴展。
上海交通大學今天發布“長三角地區22城市服務經濟指數”和“長三角地區22城市公共服務指數”。“2011’長三角地區22城市服務經濟指數”的排名,前五位分別為上海、蘇州、南京、杭州和寧波,與去年相比,除上海繼續位居榜首外,其他城市的位次均發生了微妙變化。由于增加了反映服務經濟發展環境的指標等因素,安徽省的合肥市和馬鞍山市位次比去年下降了一位。上海已是連續三年位居長三角服務經濟排名的第一位,在相關指標中顯示出了絕對優勢地位。
“2011’長三角地區22城市公共服務指數”是首次發布。按照產出法和支出法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和無錫;上海、寧波、蘇州、舟山和無錫。兩個排名相對比可以發現,上海、無錫的產出排名和支出排名完全一致;合肥和泰州兩地呈現產出排名遠高于支出排名的較好情況;衢州和馬鞍山則呈現產出排名遠低于支出排名的較差情況。在投入排序與產出排序的差距值方面,長三角省省市中,上海的表現最好,江蘇次之,浙江第三,安徽則在投入序和產出序差值的兩個端點。
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陳憲教授介紹說,“長三角地區22城市服務經濟指數”的指標體系,主要由反映服務經濟總量、結構、效率、環境和潛力的指標構成,由此揭示各城市在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的進程中所達到的水平,以及在國內各大城市間所處的位置。“長三角地區22城市公共服務指數”顯示的是各城市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可以通過比對各城市在產出法和支出法的排名,體現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
根據這兩個指標排名,專家認為,目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展開已呈現“多層次”特征。2008年,上海服務業比重超過50%,達到53.66%,是長三角地區服務業比重唯一超過50%的城市,在服務業發展上,生產性服務業、創意產業發展顯著,同時在物流、金融和創建科技服務平臺上都領先一步。江蘇省8個城市作為長三角北翼,其服務業主要以向制造業兩端延伸和中間分離為突破口,以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為重中之重,拓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領域。浙江省7個城市作為南翼,建立“高增值、強輻射、廣就業”的服務體系,著力推進服務業市場化,提升商貿物流、金融保險、旅游會展、文化和房地產等優勢服務業。安徽省則應主動對接長三角的區域發展規劃,并在泛長三角區域的發展框架下,將融入重點和接軌方向鎖定在交通、信息、金融、旅游、生態建設等方面,盡快與長三角地區實現無縫對接,并在促進泛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發揮作用。隨著長三角地區的擴容,以及合肥和馬鞍山的加盟,更能體現出“泛化”的城市群多層次區域合作的成果,長三角地區服務經濟的輻射效應將通過合肥這座新“橋頭堡”,更多與中西部地區聯通。
此外,以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陳憲教授為領軍人物的“上海戰略發展研究所陳憲工作室”也在今天揭牌,成為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設立的第14個專家工作室。該工作室以服務經濟研究方向,致力于中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與問題,上海現代服務業開放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方向與路徑等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為上海市與中國高端服務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的理論與決策支撐。
來源:人民網 編輯: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