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縣的小學生們搭乘新校車上學。
美國校車“空降”縣城
在方圓不足一里的浙江省德清縣,小學四年級的邱露雅今年正盼望著兩個月暑假快點結束,好早早地迎來新學期。因為新學期開始,她和德清縣的5000名學生就能坐著新的校車上學了,生活在這個以青山竹林而聞名的縣城里的孩子,馬上就能坐上以前只能在卡通片或者電影里才能看見的校車了。
作為“計劃學生交通保障工程”的一部分,自從2009年起,德清縣教育部就斥資2000萬元購買了79輛帶空調校車,其中14輛還是仿美式校車。這些校車特別為身高1米4以下的孩子設計,不僅色彩鮮亮,車身堅固,還配備了最先進技術:GPS定位系統,前門配有自動記錄裝置。每輛校車的花費約為40萬,能容納50名學生。
生產新校車的宇通公司經理蓋玉龍表示,這款校車借鑒美國經典校車款式,因為它是最普遍也是最安全的一種校車。早在暑假前,44輛校車已經投入使用,每天早上負責接送孩子上學。在添置新校車前,大多數德清縣的孩子每天至少要花一小時去上學,或乘小貨車、摩托車等,用上了一切能用的方法。德清縣莫干山小學的校長倪玉軒還記得,離學校最遠的孩子住在10公里外,以前每天早晨5點就要起床,穿過兩個山洞來上學,等孩子到學校的時候,都累得要睡著了。
不為浮夸只講安全
2009年羅永昌出任德清縣教育局紀委書記,上任后他就開始實施他的“校車計劃”,每個學生只要交一元錢就能享受校車接送的服務。他說:“我們主要是想為孩子們上下學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好讓他們安心于學業。”
校車并不是德清的原創,羅永昌說,我們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多大城市的學校確實出資購買過進口校車,由于資金缺口或經驗不足,大多數校車計劃都流產了。“德清縣的情況和這些大城市不同。” 羅永昌解釋道,困擾德清縣的不是交通擁堵而是學生沒有一個安全的交通工具往返于學校與家。“比起節省時間,這些校車更是用來保障孩子們生命安全的。”
來自國家教育部的資料顯示,交通安全已經變成威脅中小學生人身安全的主要問題,每年有超過18000名學生死于交通事故。羅永昌說,“我并不能事故率具體下降多少,但是我敢說,每一輛校車都是都是經過嚴格設計,經得起考驗的。”
為了管理這些校車,政府出資專門成立了永安學生交通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與高質量校車相配套的,校車司機也有著嚴苛的條件:至少3年公交車駕齡,無酒駕記錄或家族精神病史,耐心和善者優先。“條件寫得很具體,因為涉及到50個孩子的生命,任何小事都是大事。” 羅永昌說。
德勤的校車計劃引來了無數的“后來者”。已經有五十多個城市向羅永昌來打聽校車計劃,其中還有天津、武漢官員們。杭州也是其中一名“追隨者”,本月上旬杭州教育部宣布,新學期開始,市中心一些學校將配備一批接送學生專用的校車,如果收效良好,就會在全市學校推廣校車。在羅永昌看來,像杭州這樣的大城市更加需要校車,校車在道路上有優先權,家長也不必每天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了。
帶來產業更要制度
不僅是政府看好這些校車,汽車制造商也同樣視其為良機,校車為他們打開了新的市場。宇通公司的總裁湯玉祥認為,這個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共有九千萬中小學生,市場充分運作有,校車需求將超過十萬。”除此之外,每年大約會有10000到150000輛新校車需要更新升級,這樣算來,校車產業就是一個年均400億人民幣龐大的新型產業。
宇通目前是全球最大巴士制造商之一,也是此次德清縣委托定制校車的廠商。從公司的資料來看,2009年,它在國內一共銷售了不到一百輛校車,去年就上升至1000輛,而今年已經達到了3000輛。除了巨額的收入,湯玉祥指出,政府也需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條款,來共同維護這個產業健康快速規范的發展。(記者 徐珺倩)
來源: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編輯: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