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華商業街”提升為“國際一流商業街”
本世紀初,翻新的南京路面臨新的尷尬:這里吸引的是外地游客和中低層消費者,而對更年輕、更國際化、更有消費力的消費層卻沒有吸引力。據有關資料,當時南京東路平均每天人均消費額只有29元,這個數字與其近百萬的客流量形成強烈對比。將人流量轉換成銷售量,才是南京路的出路。
上海市黃浦區政府與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走到了一起。2001年7月,經過長時間縝密調查和研究之后,麥肯錫正式為南京東路號脈開方,目標定在要建“國際一流商業街”,整條南京東路(外灘至成都北路)將劃分成“海上情懷”“都市時尚”“明日之約”3段進行改造。
對南京路商業街改造與更新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經過改造,南京路已從傳統的購物街發展為集購物、旅游、商務、展示、文化五大功能的全天候步行街,實現商業與文化、旅游的互動發展。
為創造良好的旅游休閑環境,南京路還聘請法國設計公司在步行街上設置了一條用拋光印度紅花崗巖鋪成的9.2米寬的“金帶”。“金帶”上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設施,如坐椅、購物亭、廣告牌、雕塑小品、路燈、廢物箱等,“金帶”上37個容水井蓋全部用青銅澆鑄,上面鑲刻著37座上海不同時期的優秀建筑圖案浮雕。
南京路成為展現上海國際都市魅力、引領消費文化、提振消費信心、繁榮城市商業的重要舞臺。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許商品旗艦店落戶南京東路。
上海大光明電影院是南京路保留下來的重要歷史建筑。上海黃浦區政府設計了“老上海”世博經典旅游線路,游客們走進“修舊如舊”卻典雅輝煌的大光明電影院,重溫反映上海風情的紀錄片、老電影。
每逢黃金周,南京路的客流量都在百萬人次以上。據上海市商務委統計,2011年元旦,南京東路商業銷售額為93646.44萬元,同比增長44.16%;2011年“五一”小長假,南京東路商業街銷售額為39083.26萬元,同比增長39.42%。
南京東路商業結構也進行了大調整,最為顯著的變化是傳統百貨業比重大幅下降,適應旅游者休閑的餐飲娛樂業比重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