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貿易需要更多的“先試先行”
文化貿易雖然具有所有貿易同樣的規則,但也有自己的例外,畢竟各國對自己的文化都有保護的責任,因而政府的政策扶持一直都很重要。日本有“內容產品海外流通促進機構”,撥專款支持該機構在海外市場開展文化貿易與維權活動。影視、音樂與網絡游戲是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三大重點,對于動漫出口產品在語言譯制上的費用,政府會全額補助。中國也需要一些成熟的平臺,為文化出口企業提供免息或低息貸款、信用保險,國際旅運費、保險費、宣傳費、翻譯費以及進行產品的深度開發。
上海東方匯文總經理任義彪對記者說:“保稅區為文化貿易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條件,境外產品放入保稅區可以視為還未入關,國內出口產品放入保稅區則可以視為已經出境,一些在保稅區內自用的進口設備,可以在免稅狀態下使用,而出口產品在此則可以馬上享受退稅,為文化貿易降低了成本,加快了資金流通。這正是平臺選擇在外高橋的原因。”
世博會期間,世博局與上海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合作搭建了舞美技術設備租賃服務平臺,成為一個成功案例。世博演藝活動需要用到的各類進口高端舞美技術設備,可以通過備案,在保稅狀態下拿到保稅區外的世博園區短期租賃使用,免辦繁瑣的轉關手續。世博會33處演藝場地184天運營所需的舞美技術設備,若直接購買約需2.5億元,分散租賃約需1.9億元,而選用統一的租賃服務平臺只需1.3億元,節省了近一半資金。
目前在這個平臺注冊的文化企業涉及文化產業的多個方面,不同的產業可以享受到的服務內容也有所區別。拿電影產業來說,后期制作都是重裝備的項目,而這些設備目前都是從國外進口。如果后期制作,包括剪輯、聲音處理、特技處理等,都在保稅區平臺內來完成,會比在國外任一地方制作更加節約費用,購置成本會下降20%到30%。目前,國內的導演多在泰國、澳大利亞等地進行后期制作,如果影視企業能在保稅區形成這樣一個制作平臺,那么不用走出國門就可以完成后期制作。
還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比如用上海市的專項扶持資金對文化企業進行補助和支持;文化企業每年的交易額達到兩三億元人民幣,可以享受營運總部的特殊政策;還有投融資的擔保平臺,缺乏資金的企業可以申請貸款,在利息上還能享有補貼;新興辦的文化企業在保稅區可以得到很多財政上的扶持,其享受到的扶持其實是疊加的,在享受國家有關文化產業扶持政策的同時,還可以享受上海市每年對文化“走出去”的扶持資金。此外,平臺制定了“十二五”期間對入駐平臺的文化企業激勵政策。新進入的文化類企業,其實現的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形成,浦東新區地方財力部分兩年內給予100%補貼,其余年度給予50%補貼。
平臺設立了兩個“五年計劃”2011年到2015年,平臺對于長三角區域和全國輻射帶動效應將逐步顯現;文化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形成集聚和交匯;國際服務貿易勢頭發展良好,運營主體形成成熟的國際化文化商務運營模式,到2015年,年進出口總量爭取達到200億元人民幣,并且保持出口大于進口的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