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上海開門辦規劃的創新方式引來社會各界“點贊”
百姓的期待成“十三五”規劃導向
民調顯示:市民依次最看重醫療、環境、交通三大領域
亟需改善的領域 (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841份。調查中,市民對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高度關注,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醫療、環境質量和公共交通。)
醫療服務領域最薄弱項目 制圖:許青天 資料來源:市發改委
編制規劃前,我們先要想明白誰來做規劃、規劃為了誰。上海“十三五”規劃將著力改變傳統,先聽百姓訴求,再來編制規劃,讓市民百姓成為參與者。
——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思政
15.85%的受訪市民認為上海最需改善和提升的是醫療,13.96%市民認為是環境質量,12.91%市民認為是公共交通……新年伊始,一份針對“上海‘十三五規劃’做些什么”的民意調查報告結果出爐,醫療、環境、交通三大領域成為市民對上海“十三五”最大的期待。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上海第一次在中長期規劃制定過程中引入民意調查方式,市民對這座城市的期待,將成為“十三五”規劃的導向。“規劃需要更接地氣,要尊重市民百姓的感受度,要變得可觸摸、可體驗。”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思政說。
去年12月6日,市發改委在上海地區啟動上述有關“十三五”規劃的民意調查,調查問卷在政府門戶網站、“上海發布”政務微博、市發改委門戶網站、“上海規話”微信平臺和“上海發展改革”微博五個平臺同步推出。截至去年12月30日,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841份。調查中,市民對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高度關注,排名前三的醫療、環境質量和公共交通關注度合計占比超過42%,人們對就業和收入、食品藥品安全、住房、社會保障、教育、養老等領域也充滿期待。具體民生問題之外,市民還對“十三五”期間上海整體發展方向給予關注,市民認為未來上海的核心競爭力最應體現的前三項分別為宜居環境、創新能力和法治環境。
此次調查也體現了上海“十三五”調查的問題導向,問卷設計邀請市民來為當前的上海“挑刺”,找出亟需改進的問題,從而有的放矢進行規劃。比如受訪上海民眾認為“十三五”期間上海醫療服務最需要改善的前三項分別為高價藥、自費藥比例較大、候診時間長、醫保病人住院難;在教育領域,市民認為目前較為薄弱的前三項分別是職業教育、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
中長期規劃往往具有“高大上”特點,這就使得許多普通市民不了解規劃、不關心規劃。“編制規劃前,我們先要想明白‘誰來做規劃、規劃為了誰’。”王思政表示,上海“十三五”規劃將著力改變傳統,先聽百姓訴求,再來編制規劃,讓市民百姓成為參與者。
上海“十三五”規劃前期編制不僅問計于市民,也問計于境內外高校、企業和專業機構,各方專家的觀點和專業機構更大范圍的調查成為上海“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參考。去年,上海先后啟動兩輪“十三五”規劃課題的開放式研究,先“廣撒英雄帖”,面向國內公開招標,去年10月首批研究成果提交;最近,上海又進行了一輪面向國際的招標。
開門辦規劃的創新方式,也引來社會各界“點贊”。去年11月,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在北京舉行2014零點民聲金鈴獎頒獎典禮。上海市發改委因為在開展“十三五”規劃重大研究中,廣泛動員各方力量,進行開放式研究,認真聽取民意,非常有創新性和影響力,獲得傾聽民意政府獎之“開誠布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