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9元美國游,1999元泰國游……去年“雙十一”、“雙十二”,一大批“白菜價”出境游產品橫空出世,本來還為搶到低價出國游而慶幸,誰知旅行社轉頭告訴你無法出行。記者從市旅游質監所獲悉,近2個月出境游“未出行”投訴量位居投訴首位。
傳統旅行社業內人士透露,一些旅行社根本沒有艙位資源,而另一些游客“低價”預購的艙位說不定又高價賣給了他人。
變更行程也是投訴焦點
記者昨日從市旅游質監所獲悉,出境游未成行糾紛在此前并非是投訴重點。不過,在近兩個月,投訴量突然增多。根據質監所情況通報,在去年10月,出境游未出行投訴只有2件,11月投訴量增加到5件,而到了12月,則增加到8件,一舉躍居投訴榜首位。
此外,出境游投訴中,變更行程也是另一大投訴焦點。11月變更行程投訴有9件,12月也有3件。“未出行”和“變更行程”兩項投訴占到出境游投訴的3成以上。
程先生“雙十一”在去啊旅行網上訂購了春節期間的美國9日行,只需7999元,然而近日卻被旅行社告知,預訂產品因為“不成團”,所以無法成行。而按照網站方的規定,即使旅行社解除合約,也只能向消費者賠償2%的損失,這讓程先生不能接受,“旅游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臨時取消再重新訂,價格都要翻上一番了。”
對于“雙十一”、“雙十二”期間推出的一些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出境游產品,一名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手段實際上是“尾單的提前預售”,適合的是長期切位(包機),即那些大規模運作目的地線路的批發商,這些批發商的目的是跑量,先用預售的方式圈錢包機,再根據情況待價而沽。如旅行社能以更優的價格把艙位賣掉,就讓原先低價預售的客人換日期,大不了退錢。如艙位賣不掉,那些客人就是用來保底的“替補隊員”。如真正無利可圖,旅行社大不了宣布“未成團”,解除合約。
無資質旅行社轉包鉆空子
在促銷潮中,還有旅行社根本不具備出境游資質,消費者報名交錢后,卻發現根本無法成行。根據《旅行社條例》,對于旅行社超范圍經營的,將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不足10萬元或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業內人士稱,旅行社操作中也有空子可鉆。無出境游資質旅行社收客后再“轉包”給有資質旅行社,只要客人順利出行,一般不會投訴。
旅游質監所提醒,“國際”旅行社并不一定具備出境游資質,要看其工商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