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設置滾動指示牌引導停車。青年報資料圖
隨著上海私家車日益增多,“停車難”已成為一個普遍問題,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近日,黃浦區在經過充分的前期排摸調查的情況下,于全市率先完成了區域停車系統專業規劃——《黃浦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今年,該區將通過“信息化”停車等方式解決區內“停車難”問題。
全區停車缺口3.1萬個
家住浦東、工作單位在黃浦區的郭先生是“有車一族”,但從前年開始,他便寧愿每天乘公交車去上班,讓自己的愛車在家門口“休息”。
“不是不想開,而是單位停車實在不方便。”郭先生的單位靠近豫園,單位附近的車位早就停滿,他只能把車停在距離單位1500米外的一個停車場,代價就是需步行15分鐘。“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坐公交,路還少走些?!?/p>
像郭先生這樣的抱怨不在少數。記者在某知名美食網站的“停車場”欄目看到網友吐槽聲不斷,像人民廣場、新天地等“高大上”區域,停車費第一小時已經漲到15-20元,隨便看個電影吃個飯,停車費就要達到40-70元,但還是“一位難求”。
根據相關統計,截至2013年12月,黃浦區有效停車供給為10.1萬個泊位,而停車需求為13.2萬個泊位,停車缺口為3.1萬個泊位,其中居住缺口2.5萬個,缺口比例為27%。車位千人擁有率方面,黃浦區為116個/千人,略低于周邊區域。黃浦區停車問題的矛盾主要表現為:居住區特別是老式居民區夜間停車矛盾普遍突出;人民廣場、南京路、淮海中路等商辦集中區域白天停車相對緊張;違章占路停車矛盾顯現;醫院、商場剛性需求比較大。
停車信息網站基本建成
青年報記者獲悉,《黃浦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對黃浦區近期(2013-2015年)、遠期(2013-2020年)的停車系統發展戰略、布局規劃、信息化規劃都提出了專業建議。它的完成將為黃浦區未來停車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區域內,科學編織好未來黃浦區動、靜態交通發展版圖?
根據規劃,未來黃浦區將以配建停車場為主體,獨立公共停車場為重要補充,控制道路停車規模,規范道路停車。
目前,在現有硬件設施條件下則是通過停車信息化建設解決車位供應和需求之間矛盾。據悉,當前黃浦區的停車誘導系統已經覆蓋主要重點區域,停車信息網站基本功能已經建成。下一步,要全面采集和匯集黃浦區全部停車場的信息,完善停車誘導系統的后臺功能,包括停車網站、手機客戶端、停車誘導系統、停車預約等,確保市民通過網站、手機等設備分享到黃浦區內的停車信息服務。
今年,智能化的停車誘導系統有望全面覆蓋黃浦區的重點商務區。
停車誘導平衡商業街車輛
此外,針對重點地區、民生停車、老商圈停車問題等,該專項規劃都提出了操作性很強的建議和方案。如南京路商業街地區,由于停車位有限,很多商業街周邊的支小馬路成為了亂停車的高發地區。在每天進入商業街區域的車流中,有近百輛都是旅游大巴,由于附近缺少專門的旅游巴士停車場,導致不少司機只能與管理部門“打游擊戰”。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由于南京路商業街地區開發建設已相對成熟,不可能有更多用地用于停車場建設。在倡導公交優先的前提下,可通過建設停車誘導系統,起到充分平衡停車場利用率的作用。還可通過利用九江路江西中路東北側結合地塊開發,增配旅游巴士停車位,將外灘和南京路商業街兩個景點串聯起來,方便團隊游客上下車。
據相關部門透露:根據規劃,今后一段時間,黃浦區的停車設施發展首先要體現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鼓勵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同時,黃浦區將建成與城市道路容量、用地相匹配的停車系統:通過優化配建停車場、獨立公共停車場、道路停車場的停車供應結構;定時調整配建指標、保證建筑配建車位為供應主題;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建設公共停車場;合力配置道路停車等一系列舉措,實現區域內動、靜態交通的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