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車營運無論披著何種“外衣”,頂著何種“頭銜”,都屬非法。青年報資料圖 記者 張瑞麒 攝
因為將私家車納入其商業運營平臺,滴滴專車被上海交通執法總隊認定存在非法營業行為。從本周一起,交通執法總隊就一直在聯系滴滴專車運營方,計劃對其開具罰單,然而滴滴方面卻一再“爽約”。昨天是執法總隊要求的約談最后期限,滴滴方面還是避而不見。青年報記者獲悉,首張罰單昨天開出,滴滴專車被頂格處罰10萬元,罰單將通過郵寄送達。
滴滴專車負責人不現身
根據事前約定,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辦事處負責人應于本周一上午9點30分前往上海交通執法總隊領取罰單,但直至當日18時,該負責人始終沒出現。“其實之前我們已經約談過滴滴專車方面三次,但上海辦事處方面一直由其他員工攜帶負責人的身份證前來,且受委托者不愿將自己的姓名、所在單位、受何人委托等信息上報,并均以‘不知道’回復。因此,交通執法總隊一直無法對滴滴專車開罰單。”市交通委員會執法總隊副總隊長徐偉透露,在與滴滴總公司溝通后,對方雖然表示將在本周來上海接受處罰,但‘言而無信’,直至昨日仍未現身,甚至連電話也不接聽。“
“從1月份開始,我們接到市民舉報,說滴滴專車里面有很多非營運性車輛從事出租業務。到目前為止,從滴滴平臺上一共有十多輛非營運性的車輛被我們查獲,還有包括快的一號專車、優步,到目前我們已經有20輛左右車子屬于非法客運車輛,被我們查扣了。”之后,交通執法總隊通過司機排名和業務量分析,估計滴滴專車至少有3000輛專車正在運營,但直至目前,該公司僅提供了708輛專車信息,上述車輛還無法通過滴滴專車軟件終端查詢到車號。此外,交通執法部門還發現有私家車通過滴滴專車注冊,載客營運。目前全市僅有36家正規汽車租賃公司,但沒有一家跟滴滴專車簽訂合作協議,因此滴滴專車里大多數是沒有營運資質的,就是俗稱的“黑車”。
被頂格處罰罰款10萬
“我們一直希望,滴滴專車公司向交通管理部門公開平臺上的車輛信息,然而對方卻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管理部門與滴滴又不存在競爭關系,我們不懂何來機密一說。”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態。依據《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辦法》第17條,利用互聯網網站軟件工具等提供召車信息的服務商未遵守客運出租汽車調度服務規范,未提供相關駕駛員和車輛信息或者為不具備營運資格的駕駛員或車輛提供召車信息服務的,由市或區縣交通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至于為何開出10萬元的頂格處罰,執法總隊方面表示滴滴專車極其不配合行政執法的態度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可能因為滴滴方面避而不見,處罰就夭折,我們將通過郵寄送達罰單。如果10天后,罰款金額還未匯入指定的銀行賬戶,我們將向小桔公司下達催告通知書,并通過法院強制執行。”
燒錢大戰又將打響
即使被指違法,滴滴專車仍在營業。而且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快的的融資成功,兩大軟件公司在專車上的燒錢大戰即將打響。昨天,快的方面宣布已完成總額6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國際知名投資機構軟銀集團領投,老虎環球基金及阿里巴巴集團跟投。之前滴滴打車宣布獲得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由投資機構淡馬錫、投資集團DST和騰訊主導投資。業界分析認為,不難猜想,兩家新一輪融資都將為專車業務籌備發展資金以及增強在專車領域的競爭力。
業內人士表示:“職能部門每年查處的黑車數量都不少,但對相關市場的影響有限,這說明遭受處罰所帶來的損失和風險遠遠低于受處罰者所獲得的利益。這也就是為什么各地對專車的處罰不斷,但在一些大的招聘網站上,‘招聘專車司機’之類的招聘啟事仍然堂而皇之掛在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