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19日消息:據《青年報》報道,農工黨市委、民革市委將分別向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各提交8份集體提案。在上海“兩會”召開前夕,本報記者先睹為快《以市場化和社群自治為導向調整老公房加裝電梯項目的相關政策》和《關于加強對上海電影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提升城市軟實力的幾點建議》2份提案。
農工黨市委:
老公房加裝電梯力度應加大
上海老年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本市有60%以上的老人居住在多層老住宅里。愿意安裝電梯的老年人比例高達89.3%。盡管老人加裝電梯意愿強烈,相關配套政策也進一步明確,但項目資金、申辦主體、規劃審批、新技術發展等問題仍層出不窮,要推廣這一好事談何容易。
農工黨市委指出,要順利解決老公房電梯問題,應在項目試點初期,采用財政補貼的方式,讓少部分有條件的小區先行先試,等具備推廣條件后,逐步取消財政補貼,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
電梯運行費用方面,本著“誰使用、誰出資”的原則,由使用電梯的居民平均分攤,并由業委會向居民追加房屋維修基金,以彌補維修基金不足;同時可允許和鼓勵居民動用住房公積金繳納電梯運行費和房屋維修基金。其次,針對有加裝需求的老公房社區可適度、合理調整“規劃紅線”,降低申請門檻,優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主動提供相關的行政服務。
民革市委:
設專項基金扶持專業性影院
從印證電影歷史的武康大樓、永福路52號,到反映電影文化的弄堂洋房、丁香花園、外白渡橋等場景,再到趙丹、白楊(華山路故居)、嘉善孫道臨紀念館等電影人的舊居,這些資源價值豐厚且不可再生。近年來這些資源優勢正在消失:老電影人健在的已不多,他們未了的心愿及與電影有關的故事,鮮有人問津;老藝術家的故居、老電影院、老拍攝基地、老制作場所等上海獨有的電影歷史文化資源正在消失。
再則,1989年3月,上海的勝利藝術電影院正式成立,成為全國不多的藝術電影院之一;同年同月,平安藝術電影院也成立。這兩家專業影院以放映各類藝術片、紀錄片聞世,也曾舉辦過許多專題影展。而現在,香港和北京有“百老匯電影中心”,偌大的上海卻難覓一家藝術影院。
民革市委建議,由市委宣傳部牽頭,成立“上海電影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工作領導小組”,公布電影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實施上海電影歷史文化場館續建以及利用館藏研究、實景旅游、舞臺展演、出版收錄、傳習培訓等各類活動。
近年來,市有關部門已相繼完成了一些電影場館的改建和電影歷史文化建筑的修繕。民革市委建議,要擴展電影歷史文化資料總量,還要對電影場館舊址、老攝影棚復建、重要事件遺址及電影人故居等內容進行梳理、統計、分析和研究,需要專門部門做普查認定,列入電影文化資源開發建設項目之中。
其次,要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好的電影項目、培養職業電影人。“我們還強調,在現有影院基礎上,確定二至三個專業性的影院,集中放映滿足小眾需求的藝術片、紀錄片,滿足多元化城市文化建設的需求。文化基金會設置專項資金對此類影院給予資金支持,運用網絡平臺發揮網絡金融的優勢,雙管齊下使得專業影院的路可以走得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