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3月5日消息:經過3年多的精心研究和喂養,市民翹首期盼的人工養殖刀魚已經長成。昨天,市水產研究所苗種技術中心主任施永海透露,首批數百尾人工養殖刀魚現在已經生長至1-3兩/尾,本月中旬可以上餐桌。不過,由于數量有限,目前這些刀魚只能特供飯店,其定價為野生刀魚價格的6-8成,預計明年人工養殖刀魚才能批量進入零售市場。
2011年,市水產研究所取得刀魚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2013年,科研人員采用2011年人工繁育并養殖的子一代親本,經人工催產,室內水泥池集約化苗種培育,成功培育出大規格刀魚苗種12.3萬尾,在國內首次實現了苗種的規模化生產。2014年,又成功培育出25.5萬尾苗種。至此,刀魚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日趨成熟并實現可控的、穩定的苗種規模化生產。
人工養殖刀魚采用仿生態養殖,基本上用活魚、活蝦喂養。仿生態養殖的刀魚魚種,放養池塘中的水開始是海水,當年三四月后換成淡水,當年秋冬季后,再換成海水,第二年3月再換成長江淡水。刀魚從魚苗到上餐桌需要3年左右的養殖時間。
據施永海介紹,人工養殖刀魚一年中上市的時間長于野生刀魚,可達到2個月之久。之所以今年首批上市的人工養殖刀魚量較小,主要是因為養殖刀魚長勢慢,養殖密度較低,一畝池塘僅養殖刀魚幾十斤。
施永海表示,市水產研究所已經攻克刀魚人工繁育難題,接下來需要研究和解決餌料、養殖密度等一系列問題,使得今后上市的人工刀魚營養更好、口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