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非要有過人身手,多多助人為樂即是擔當;你不必非要散盡家財,親身參加公益活動即是奉獻;你不必非要有菩薩心腸,每天對他人露出微笑即是大愛……這個時代,這座城市,每一位年輕人都能做志愿、都能爭當“新雷鋒”。
今天是第52個,隨著“快樂志愿,隨手公益”志愿服務理念的提出與踐行,學雷鋒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做好人好事,而是賦予了其新的內涵。將傳統志愿服務與倡導青年志愿公益風尚相結合,利用新媒體傳播低碳出行意識,以當今青年喜聞樂見的微信挑戰方式接力綠色出行等便是今年“三五”的特別之處。
低碳新“三五”:微信挑戰,約嗎?
“我為靜安區貢獻低碳減排值4.7kgCO2。”昨日,家住靜安區的青年白領小陳在下班途中通過演示微信朋友圈的推送告訴筆者,“然后,我再通過‘邀請’按鈕讓微信中的朋友接受挑戰,曬出他們的出行距離以及對應的低碳減排值,以此傳遞下去。”
為進一步踐行“快樂志愿,隨手公益”的志愿服務理念,讓“新雷鋒”形象深入人心,團市委、上海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展了“下一站,公益——健康站”暨“綠動申城”上海青年綠色低碳志愿公益行動。上述陳先生的微信挑戰正是此次公益行動的活動內容之一。筆者了解到,3月初,“上海青年志愿者”微信服務號推出了“三五不開車,相約低碳行”主題挑戰活動,動員全市青年在3月5日當天少開一天車,采用低碳交通方式出行,踐行綠色健康的公益承諾,并以“點名”挑戰的方式鼓勵身邊的人更多參與,擴大宣傳效應。活動開啟當天即獲得了廣大青年的積極響應,超過2000人邀約“三五”當天的挑戰,低碳出行。
“學雷鋒日到今年已經第52個年頭了,我們一直在思考結合當下潮流如何學雷鋒?其必須要有新理念,既要保留一直以來學雷鋒的傳統主流思想又要體現當今青年的時代性。”上海青年志愿者協會相關負責人講道,“2013年底,‘上海青年志愿者’微信服務號正式上線。一年多來,微信服務號向所有青年志愿組織開放,逐漸成為青年志愿者們發現活動、交流心得的平臺。今年“三五”我們利用微信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正是順應這一趨勢的寶貴嘗試。”
今天上午,“綠動申城”3·5全城集中行動啟動儀式在靜安雕塑公園舉行。來自全市近萬名青年志愿者自覺選擇低碳出行,踐行“挑戰”承諾,形成一道全城“綠動”的亮麗風景。同時,團市委聯合市環保局特制“減少碳排放貢獻指數”排行榜,以區縣為單位實時記錄各單位參與活動情況。此外,同步啟動的還有“創益”環保雕塑設計征集活動,通過面向社會回收廢舊用品,并征集運用這些材料創作雕塑的創意設計。
“三五”遇元宵:
城市更添暖意
今年的學雷鋒日恰逢元宵佳節,因此相比往年的“學雷鋒,送溫暖”又多增添了一絲暖意。城市中無法與家人團圓的老人們、來自異鄉的農民工子女、生活存在困難的殘障人士等等,青年志愿者們全城聯動,為他們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
浦東新區康橋鎮團委今天開展“愛心助力共治家園,樂享生活宜居康橋”志愿服務游園會,青年志愿者們不僅提供醫療、法律、心理咨詢,鐘表眼鏡、手機電腦等義務維修,還陪同老年朋友一起猜燈謎、做花燈、摸福字。普陀區印刷廠則為子弟兵提供心理疏導志愿者,為他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舒緩減壓。黃浦區金外灘集團團委經由外灘街道牽頭,組織團員們手工制作湯圓及兔子燈,走訪慰問新建路居委、虎丘路居委、寧波路居委的老人及兒童。
此外,金山區團區委聯合區紅十字會今天將同往年學雷鋒日一樣繼續舉行“點燃生命的希望”造血干細胞捐獻入庫集中行動,同時還會特別舉行“金山區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先進事跡報告會”。據了解,金山團區委從2011年開始聯合紅十字會開展造血干細胞集中入庫行動,發動了大量機關、村居、學校、非公企業青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目前,金山區共有5481名志愿者加入中華骨髓庫,21名志愿者成功實施了捐獻,入庫率和捐獻率雙雙位列全市前列。
時代“新雷鋒”:賦予學雷鋒更多內涵
今年團市委提出做“新青年”、學“新雷鋒”的概念。以前大家談雷鋒,就會聯想到雷鋒同志為人民利益甘于犧牲一切的忘我精神、為工作和事業奮不顧身的沖天干勁,為國家利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業務的“釘子精神”,敬業愛崗的“螺絲釘精神”,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等。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雷鋒精神必然會以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新形式表現出來。立足新時代,在把握雷鋒精神的本質的同時,豐富和發展學習雷鋒、弘揚雷鋒精神的形式,才能促使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永葆生機和活力。
青年志愿者行動正是雷鋒精神的體現之一,而“新雷鋒”又是對志愿服務理念的一種傳承和創新,“快樂志愿,隨手公益”已逐漸內化成青年人的生活態度并付之于行動中。首先,志愿服務可以讓人感受到快樂,不僅僅是受幫助者收獲快樂,志愿者本身亦可。城市快速發展,人們排解孤獨感和得到精神上的溫暖與滿足都可以通過志愿服務實現。其次,做雷鋒學雷鋒的門檻可以非常低,“新雷鋒”更強調隨手,例如離開辦公室隨手關燈、少坐電梯多爬樓梯、走近弱勢群體的生活,和孩子們一起畫畫等等,身邊處處是公益。
在“下一站,公益”的大背景下,各基層團組織圍繞“健康站”主題,結合自身特色與創意開展“新雷鋒”活動。閔行團區委和申通地鐵牽頭,招募地鐵體驗日志愿者,開展“假如我是地鐵人”體驗日活動。通過實際體驗以及引導宣傳讓志愿者了解如果自己是地鐵人,當遇到站內乞討者、乘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老人突然昏迷等狀況時該怎么做。楊浦區教育團工委開展以“大手牽小手,綠色上學路”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在“三五”當天,號召全區各學校開車的家長不開車,采用低碳環保的方式送孩子上學。負責宣傳的周璐說到:“這項活動通過老師在學校的宣傳后,再通過孩子告知父母,既能切實有效減少父母當天的開車率,又能對孩子形成環保低碳的責任意識,可謂一舉兩得。”無論是一日地鐵志愿者還是家長綠色接送孩子上下學都很好體現了“三五不開車,相約低碳行”的主題以及“新雷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