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在3月5日“學雷鋒日”到來之際,上海將職工志愿服務活動與學雷鋒活動相結合,依托志愿服務開展學雷鋒活動,賦予了學雷鋒活動鮮明的時代內涵。
學雷鋒需要載體,依托職工志愿服務,可以讓學雷鋒活動人人可為、處處可為。志愿服務方式靈活多樣,不僅能在關鍵時刻扶危濟困、應急救援,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如在昨天的上海職工學雷鋒志愿者活動中,80余名勞模先進以及職工志愿者向300余名出租車駕駛員提供了量血壓、配鏡、修傘等服務。形式雖簡樸,卻體現了志愿者們對出租車駕駛員群體的理解和關心。
學雷鋒是發自內心的自愿自覺行動,貴在“志愿”。職工志愿服務正是鼓勵職工從平凡崗位出發、從小事出發、從內心的價值認同出發學雷鋒。習近平總書記說:“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從生活點滴入手,立足崗位,學雷鋒才能落到實處;從內心價值認同出發,學雷鋒才能是自覺行動、才能持之以恒、發揚光大。
學雷鋒需要榜樣示范引領,市勞模先進志愿者服務總隊的成立,無疑為上海的千萬職工撐起了一面學雷鋒的旗幟。當年,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既帶給了人們春天般的溫暖,又帶動了一代代人“學雷鋒、做好事”。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半個世紀以來,上海職工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學雷鋒的先進典型、道德模范。
3月5日,已經成為“學雷鋒的節日”,這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文化。久久為功,終成風尚。當志愿為他人和社會服務成為一種普遍的價值觀,小康社會的建設才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