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生作業量結構分析”最新調查顯示:半數學生的家長會布置作業,這些學生完成作業所花時間中,有三成用于家長布置的作業。專家表示,科學優化作業布置需關注作業結構,減負不僅是學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
2004年起,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市教育信息調查隊每年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開展課業負擔調查,調查覆蓋了中心城區、近郊區和遠郊區,樣本數超過3500份。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長李偉濤解釋,學生完成作業時間是學生客觀課業負擔的重要指標,包括完成教師布置作業、家長布置作業以及家教老師布置作業三方面。近5年調查結果顯示:有家教老師布置作業的學生為22%至35%,有家長布置作業的學生為52%至59%。如2014年,有家長布置作業的學生占56%,他們用于完成家長布置作業的時間占總作業時間的31%;既有家長布置作業又有家教老師布置作業的學生占16%,他們用于完成這些作業的時間占總作業時間的48%。近5年來,完成教師布置作業時間總體上逐年下降,而完成家教及家長布置作業的則先降后升。
李偉濤表示,從作業時間的結構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三方面的作業都減少,才能真正減少學生作業時間負擔。僅僅教師減少作業量,而家長不減少甚至增加作業量的話,仍無助于減負。專家建議,在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同時,需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尤其是小學階段,應關注并提高孩子的作業效率,不要給孩子盲目布置過多作業,而忽視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學校需優化布置作業類型和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