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相親,其實房子之間也能“相親”。“我們不收費,也不是房產中介。”微博和微信平臺上的“互助賣房”有點像人民廣場的相親角,網友可以自己在上面發布賣房信息,然后“各取所需”。賬號運營者稱,這是一個發布房源的公益平臺,只負責房源的展示,買賣雙方一旦“相中”以后,各自如何發展就不管了,因此他們不會最終演變為中介公司。
博主通過微博順利賣房
買賣二手房正常流程是什么?找中介、看房、簽合同。而一個叫做“互助賣房”的微博賬號卻走出了一條反其道行之的道路,不通過中介,網友直接在網上曬出房源。這頗有點像繞開婚慶中介直接“相親”。這個平臺不但積累了6萬的粉絲,還聚集了一批來自銀行、房管局、稅務局的志愿者網友,為大家解答房屋買賣中的問題。
該賬號的運營者是一對夫妻,先生從1998年開始關注房產市場,研究過上海幾乎所有區的房子,經常陪朋友看房。夫妻倆注冊這個微博號,源于去年想給父母掛房源,“掛到任何一個分類信息網站,我這手機號未來也就不能用了,肯定要被中介打爆。”最后,房子在微博上順利找到了下家。
140字講清房源情況
和網上房源描述“天花亂墜”不同,微博必須在140字內講清樓盤名稱、位置、房型、面積、樓層、總價、房屋特點、小區環境、商業配套、交通、是否“滿五唯一”、是否有贈送面積等。
“我們每天有15-30套新房源發布,每隔一段時間還會搞‘專場活動’,比如寶山專場就專門展示寶山的房子。”記者看到,每條房源下基本都會有網友對房型、是否學區房、交通、甚至風水等點評。
“顧問團”解答疑難雜癥
掛的房源多了,互助賣房在微博的上海房產圈子里小有名氣起來,不少行業內的專業人士跑來,解答網友們的問題,逐漸形成了一個網絡自發的“顧問團”。有在銀行工作的網友解答關于貸款的問題,來自房地產交易中心、房管局、稅務局、公證處的工作人員解答政策問題。博主“猴子”還把這些“疑難雜癥”統一整理置頂,打開三張表格,基本就能一目了然。
“猴子”再三強調,“互助賣房”微博、微信只是房源發布平臺,本身不是房產中介。網友在這個平臺上看中房源后,可以私信對方,然后后續的看房、簽合同、辦貸款等就由買賣雙方自己完成了,是繼續選中介幫忙過戶還是自己“手拉手”也完全由買賣雙方自由決定。當然,平臺上的“顧問團”可以提供各種咨詢服務。
遇到假房源怎么辦
博主:看房者曝光,網友監督
作為公共平臺,“互助賣房”怎么保證房源的真實性呢?
“在實地看房或交易過程中,發現對方弄虛作假的網友請及時微博曝光,立即拉黑下架。”在審核房源信息時,博主“猴子”也有一套鑒別的方法,他首先會看投稿人的微博,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個人賬號,同時他還會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判斷房子的定價以及產權情況,以保證曬出來的房源是可靠的。
最后就是“群眾監督”,房源一旦發布,大家都看得到,有的時候房子照片剛貼出來就有人指出問題。熟悉情況的網友還會在下面點評,甚至能說出許多房東自己都不知道的房子故事。“關注我們的網友當中很多人實際上已經不買賣房子了,但是他們就是熱衷點評各種房源。”
“猴子”坦言,最初這個平臺曾遭到過一些中介的騷擾,例如發來虛假房源甚至辱罵私信等。“不過后來他們也明白,我們不是和他們搶生意。”“猴子”說,“網友在微博上發布的房源并非先在中介掛牌再來我們這里,不是搶他們的單子,而且有些網友在我們平臺看中房源后還是會找中介幫忙過戶。”近期騷擾信息已明顯減少了。
專家:推廣或有法律風險
“互助賣房”最終是否能在房產市場掀起一場風暴還有待觀察。網友對于“房產相親”褒貶不一,點贊的大多支持平臺的公益之舉,持謹慎態度的則對其房源真實性問題心存疑慮。僅憑博主及網友的火眼金睛能辨別所有的“李鬼”嗎?
“個人做房產交易公益平臺,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但推廣的話問題會很大。”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這樣做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強了交易的“透明化”,能有效防止中介利用信息不對稱,單方面吹噓房源的情況。但要推廣的話,還要面對很多問題。
首先是技術風險。對于一個私人平臺來說,賬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一旦發生“盜號”或黑客入侵,那么多房源及房東的信息就有可能泄漏或被篡改。其次,盡管運營方自稱只提供平臺展示房源,不干涉后續交易,可一旦后續交易出問題,比如一房多賣、假房源甚至房東“卷款而逃”,那么平臺是否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就跟相親一樣,如果一方拿到定金就跑路了,婚慶中介是否也有連帶責任?”嚴躍進說,目前房產與互聯網聯系越來越緊密,但是“入行”門檻卻很低,隨便注冊個微博或者微信賬號就可以從事房產交易相關環節。“我認為,房產電商方面遲早會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