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多余的時間可以用來倒時差。每天早上7:30,來自意大利里雅斯特醫院的胸外科主任毛里奇奧·科爾塔來醫生便一頭扎進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普胸外科病房,與中國同道們一起,開始了忙碌的一天:交班、查房、術前病例討論、手術觀摩……
作為上海市肺科醫院今年首批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國際培訓班的學員,已有著20余年胸外科經驗的他,感覺一夜之間重新又回到了做規培醫生的時代。因為他沒想到,中國醫生在這一領域的醫術早已超出了他的想象,走到了世界前列。
從“拿來”到“領先”
“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式并非是原創。”肺科醫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寧教授告訴記者說,4年前,西班牙醫生岡薩雷斯在國際上率先將胸腔鏡技術由原先的雙孔改為單孔。然而,國外同道卻以手術操作要求太高、腫瘤切除及淋巴清掃困難等原因,爭議不斷,一時難以在臨床上推廣。
就在此時,姜格寧領銜的團隊在第一時間關注到了這一微創技術的最新進展——雙孔變單孔,可以在減輕病人的痛苦的同時,最大程度減輕手術損傷,還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數,從而降低醫療費用。就算會碰到很多困難,也該去嘗試!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擁有專利的手術專用器械,創新了手術流程,終于使這一技術走進了臨床。
說來也巧,2013年岡薩雷斯抵滬進行學術交流,受邀來到上海市肺科醫院訪問。在該院手術室里,5名醫生施行的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讓他喜出望外。岡薩雷斯當即提出希望對手術進行錄像,讓歐洲同道來一次“眼見為實”。從此,岡薩雷斯便成為了肺科醫院的義務宣傳員,并促成了上海市肺科醫院國際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國際培訓班的建立。
“你們應該去中國看看”
毛里奇奧·科爾塔來坦言,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而此前,他對中國的醫學發展從未關注過。去年他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時,一段有關上海市肺科醫院開展單孔胸腔鏡的手術錄像讓他感到震驚。會上,歐洲胸心外科學會相關負責人給出“你們應該到中國去看看”的建議,促使將信將疑的他,報名自費參加由上海市肺科醫院主辦的國際培訓班,與歐洲各大醫院的20名胸外科醫生一起,去看個究竟。
“說真的,要不是置身其中,我很難相信,在這里有那么多的手術病人。僅去年肺科醫院普胸外科手術共計6855例,毫無疑問手術量位居全球前列。而近80%是胸腔鏡手術,其中單孔手術占了40%,而且整個單孔手術耗時僅1個多小時。”毛里奇奧·科爾塔來醫生向同道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不搞獨門絕技”
面對每年20%的手術量增速,肺科醫院的同道們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午夜時分離開手術室已是家常便飯。然而,即便是超負荷的工作量,對于每個手術病人,當天術前都要逐一“過堂”,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手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而在整個治療期間,這里的醫生也是處處為病人精打細算,在這里的單次手術費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同道們解釋說,中國各地醫療保障水平不同,尤其是農村病人醫療保障水平更低,能為病人省就要盡量省。為了能讓更多的基層醫院開展單孔胸腔鏡手術,在轉讓手術專用器械的專利時,該院提出唯一的條件就是:價格在原有擬定基礎上下降一半。
此外,為了讓基層醫院醫生盡快掌握該技術,該院普胸外科團隊,還每個月為各地學員免費開設單孔學習班,同時每周有2個小講座,外地學員可通過PPTV在線學習。
姜格寧教授表示,不搞獨門絕技,就是期望將所獲得的中國經驗與技術帶回所在國家和醫院,進一步深入推廣。讓更多的病人能就近得到有效的治療。
很快毛里奇奧·科爾塔來醫生和其他28名同學,將結束兩周的培訓回國。而第二批學員也將抵滬。上海市肺科醫院院長費苛教授表示,國際培訓班的開設,讓世界了解了中國的醫療發展。目前,英國劍橋大學帕普沃斯醫院提出雙方協作意向,以期在臨床與科研方面實現強強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