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趙亮
3月30日21時52分,伴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載著北斗系統全球組網的首顆衛星飛向太空。3月31日凌晨,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區域運行向全球拓展的啟動實施。這顆衛星由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研制,實現了多個國內首創。
根據計劃,北斗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實現全球導航定位,屆時將建成由5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30顆非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覆蓋全球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此次北斗衛星發射,邁出了全球組網的第一步。它是我國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屬于傾斜同步軌道衛星,入軌后將開展新型導航信號體制、星間鏈路等試驗驗證工作。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今年我國將發射4至5顆新型全球組網衛星。
2011年10月工程正式啟動后,由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用3年多時間完成了這顆衛星的方案、初樣、正樣等各個階段的全部研制工作,而且實現多個首創——首次使用中科院導航衛星專用平臺,首次采用遠征一號上面級直接入軌發射方式,首次驗證相控陣星間鏈路與自主導航體制,首次大量使用國產化器部件以實現自主可控,彰顯了上海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解釋說,星間鏈路是指用于衛星之間通信的鏈路,可以將多顆衛星互聯在一起,實現衛星之間的信息傳輸和交換。通過星間鏈路,將實現北斗衛星全球系統自主導航,提高測定軌道和授時精度,并減少對地面布站的依賴,有效降低系統的運行管理成本。從這顆衛星開始,北斗衛星都將具備星間鏈路。
上海在北斗關鍵技術攻關、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集群集聚、應用示范推廣等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全市衛星導航相關企業已超過百家,年產值接近百億元,形成了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國家北斗導航應用上海產業基地兩大產業集群。隨著北斗系統全球組網衛星的陸續發射,本市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空間將愈加廣闊,滬產北斗芯片、模塊、終端和高精度應用解決方案將在全球擁有更多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