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四年來省下一座焚燒廠
2011年以來,本市1.1萬余個單位、居民區等場所開展了垃圾分類推進工作,全市生活垃圾從2011年的日均末端焚燒、填埋18902噸下降到了2014年底的16792噸,相當于給全市減少新建一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壓力。
今年,上海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實事項目更側重于“邀百姓參與,給百姓實惠”。
記者從昨天舉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聯席會議全體會議上獲悉,在前兩年試點基礎上,上海今年將大規模推廣“綠色賬戶”對垃圾分類的正向激勵機制,全市“綠色賬戶”將會在100萬戶居民中推開;屆時,持“綠色賬戶卡”的市民,將在日常參與生活垃圾干濕分類行動中,獲得來自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企業通過該平臺贈送的各類精神或物質獎勵和資源。
作為一種電子賬戶,“綠色賬戶”是本市在城市環境管理領域中,直接“寄望于民、惠及于民”的一項創新和探索,旨在鼓勵和引導廣大市民正確參加日常生活中的干濕垃圾分類,用信息系統記錄市民參與行為情況、存放垃圾分類獎勵積分。這一賬戶,今后會逐步發展成為記錄市民各類環保行為的專屬檔案。
按照垃圾“分類可積分、積分可兌換、兌換可獲益”的流程,本市已搭建完成綠色賬戶網站,并在靜安、松江、黃浦、長寧、楊浦、浦東等區約40萬戶居民中推廣,目前持卡用戶達到了14萬戶。
今年,本市將繼續2014年開展的“垃圾分類換黃金”、“綠色賬戶歲末抽大獎”、“綠色積分東方CJ迎新春送大禮”等各類積分換禮活動,讓綠色賬戶持續對市民形成行為吸引力,從而助推申城市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行為習慣。
會議透露,2011年以來,本市1.1萬余個單位、居民區等場所開展了垃圾分類推進工作,全市生活垃圾從2011年的日均末端焚燒、填埋18902噸下降到了2014年底的16792噸,相當于給全市減少新建一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壓力。
上海接下來還將推進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居住區”創建工作。對這些居住區,市主管部門將在各區、全市相關門戶網站公布地址和標準,不僅組織社會專業第三方監督,還將邀請市民參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