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年報》報道,電信詐騙已成城市公害。記者昨日從上海警方獲悉:今年1月1日至2月25日,全市接報電信詐騙案件444起,同比上升76.9%。其中既遂案件419起,同比上升89.6%,涉案金額7132.1萬元,同比上升12.6倍!警方指出,電訊詐騙變化層出不窮,善于打“概率戰”,在宣傳防范之余,也需銀監會、通信部修改相關技術流程,提高技術防阻措施來配合。
兩起案件被騙數千萬
據警方介紹,2014年,全市共偵破電信詐騙案件2840起,同比上升1.6%;抓獲犯罪嫌疑人1221名,同比上升42.8%。今年1月1日至2月25日,全市共偵破電信詐騙案件208起,同比上升1.5%;抓獲犯罪嫌疑人118名,同比上升20.4%。
破案數、抓獲犯罪嫌疑人數都在不斷提升,但電信詐騙犯罪形勢依然嚴峻。在警方通報的7千多萬元涉案金額中,有兩起數額特別巨大:一起案件發生在閔行區莘光地區,被害人是一個外籍華裔,她從去年10月9日接到詐騙電話開始到今年2月4日,陸續轉賬了50萬人民幣元、411萬美元。另一起案件發生在青浦,被害人是中國香港籍,她從去年8月22日至今年1月20日,陸續轉賬1482萬元。民警事后回訪時發現,兩個被害人都聽說過電信詐騙,但就是沒想到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據了解,在這兩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使用來自多米尼加的電話號碼用任意顯偽裝成公安電話,并開設假的檢察院網站發布“通緝令”誘騙市民上當。當市民轉賬后,嫌犯用近千張銀行卡從臺灣取出現金。
電信詐騙進入5.0時代
據介紹,從2003年開始至今12年,電信詐騙的手法隨人們通訊習慣的改變而改變,隨金融支付手段多樣化而更新。從一開始的短信詐騙、刮刮卡中獎詐騙到利用網頁種木馬,到利用任意顯透明傳送電話,再到網頁和電話混合型詐騙,最后發展到利用移動客戶端,電信詐騙已經進入“5.0版本”時代。
警方透露,今年1月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與黃浦警方聯手破獲的假冒移動客服“10086”發送“積分兌換”短信實施詐騙的案件,是目前電信詐騙的最新手法。犯罪分子發送的短信中暗藏手機木馬程序下載鏈接或釣魚網站鏈接,誘使被害人點擊、安裝木馬程序或進入釣魚網站后,犯罪分子可輕易獲取被害人的銀行卡號、密碼及相關驗證信息,進而通過支付寶、快錢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消費套現。
去年全市成功防阻電信詐騙4539起
“這類電訊詐騙案件的破案率在10%-20%左右,真正的跨國作案的破案率更低,我們破案的,是整個落腳點在國內的,犯罪活動在國內的?!笔芯中虃煽傟牳笨傟犻L楊維根表示。
據悉,當一起案件按規定啟動立案偵查程序,開展偵查的時候,錢已經被轉到了境外;當一種電信詐騙手段得到宣傳普及的時候,犯罪分子已經變換了花樣。警方表示,為改變這種被動,副市長、市公安局長白少康從去年起,多次召集相關部門,從電信詐騙犯罪涉及的前端、中端、末端入手,謀劃長效機制,目前已經形成了上海防范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特有模式。
記者了解到,針對當前犯罪分子唆使受害客戶將被騙款項匯劃逐漸由柜面轉向網銀、自助機具、電話銀行等離柜途徑的趨勢和特點,上海銀監局與上海市公安局近期聯合通知,要求“鞏固柜面,加強離柜,重點技防,持續宣傳”,努力遏制此類案件的發展蔓延。
其中新的嘗試之一是計劃幾方合作共同推進“灰名單”警示功能建設,增強技術防范手段。設想由公安部門通過向各商業銀行發送電訊網絡詐騙涉案賬號、卡號或涉案嫌疑人身份信息等(即“灰名單”),各商業銀行專人接收信息并通過規定程序審核后將其植入本行“賬戶預警”系統,以此阻滯詐騙得逞,避免儲戶損失。
據統計,去年通過警銀聯手,全市共成功防阻電信詐騙案件4539起,避免群眾經濟損失2億余元。今年1月到3月全市共防阻電訊詐騙案件841起,避免經濟損失32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