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上海超大型城市治理研究”專題研討會4月8日下午舉行,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主持會議,多位專家學者參與發言討論。
全球化時代,城市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直接推動了城市治理研究的興起。由于時空和背景不同,城市治理模式具有形態的多樣性。目前,有關城市治理模式選擇的實踐正在經歷一場廣泛性變革,其廣度和深度可謂前所未有。這種變革是對前期治理模式選擇實踐的檢討和反思過程,也是對新時代、新環境的適應過程。
會上指出,上海的城市綜合治理,是上海現代治理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為2020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服務。展望后30年,要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和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引領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通過不同階段的轉型提升,到2045年,上海城市綜合治理、生態環境要躋身國際一流水平,實現“宜居、宜商、宜行、宜游”的目標。
不過,當前階段,上海的城市綜合治理大致存在四個方面問題。一是全市整體的城市管理水平與“四個中心”建設要求還不匹配。二是不同區域和領域的城市管理問題差異較大,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三是城市管理難題頑癥仍需進一步加大治理破解力度。四是城市管理基礎基層工作亟待加強。
基于新型文明形態建構的超大型城市治理發展,專家建議,首先要適應互聯網物理化,在技術上與制度上探索適應新空間理念的治理手段。其次,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解決超大規模城市治理中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以及重構整體治理與分散治理之間整合的技術問題等。第三,把握共享主義與個人主義張力,運用好這兩方面在新形態下超越性特點,構建新型治理機制,解決整體治理與分散治理之間整合的價值基礎。最后,關注青年化與網絡化、全球化等多因素結合所帶來的新型社會交往方式與社會動員模式,推動既有各類政治組織、政府機構等組織形態與運行機制的創新與發展。另外,重視全球化背景下的境內外城市合作來解決超大規模城市所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