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根據學生年齡選擇內容
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特邀委員王晉堂分析,《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啟蒙讀物之所以流傳這么多年,一方面是因為能教孩子認字,另一方面是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此外,這些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容易受到孩子喜愛。
對于一些地方下文禁止全文誦讀國學經典的做法,王晉堂并不贊同:“誰都沒有這個權力,而且也沒這個必要。”他認為,原來的東西就應該保持原樣,精華也好,糟粕也罷,講授的時候可以對其進行點評。“而且,我們應該相信學生有時代眼光,他們有分析問題的能力,刪節的做法不可取。”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高鴻源認為,從教育規律來說,國學經典可以分階段學習。傳統文化中有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內容,年齡小的孩子識別能力低,像《弟子規》《三字經》這樣的東西沒必要全文背誦。一般來說,初中以上的學生才具備批判能力。所以,初中之前的國學教材可以適當刪節,到初中以后,學校再拿出完整的內容供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賈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