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隱形眼鏡差點讓她失明
劣質“美瞳”成本僅三四元,山寨貨比正規軍市場大

正規隱形眼鏡有三層鏡片,但水貨一般只有兩層。
劣質“美瞳”成本僅三四元,山寨貨比正規軍市場大
不久前,鄭州一名高校學生因配戴俗稱“美瞳”的彩色隱形眼鏡而險些失明,引起校方的注意和擔憂,因為“美瞳”在年輕人中十分受寵,學校最終強令在校學生不得配戴。
連日來,記者暗訪隱形眼鏡市場后發現,作為國家嚴格管控的三類醫療器械,一些不良商者受暴利驅使,已使包括劣質產品在內的隱形眼鏡,成為掏錢即可享受的普通商品,而不少消費者僅僅關注是否美觀,對其安全問題知之甚少。
10%眼疾禍起隱形眼鏡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日前剛治好一名因戴彩色隱形眼鏡(俗稱“美瞳”)差點失明的大學女生孟涵。孟涵一年前網購了一副半年拋型藍色隱形眼鏡,雖然嚴格按說明書操作,但不久右眼出現紅腫,兩天后突然失明,被醫生診斷為匐行性角膜潰瘍。半年后,孟涵才恢復了視力。
鄭州市二醫眼科主任陳鵬介紹,人體角膜是指覆蓋在眼球前端的一層薄而透明的膜,角膜需呼吸氧氣才能正常工作,而這些氧氣70%~80%來自空氣。對角膜來說,戴隱形眼鏡就像捂上一個大口罩。長期缺氧后,血管便由角膜邊緣向中央生長,以向角膜提供氧分,但卻會引致角膜混濁、感染、潰瘍等并發癥,嚴重者會導致角膜穿孔。
據了解,鄭州二醫每年收診約12萬名眼疾病人,其中超過10%禍起隱形眼鏡。
假貨憑肉眼真偽莫辨
在《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隱形眼鏡屬于“植入體內或長期接觸體內的眼科光學器具”,被列為三類醫療器械,與輸血、輸液設備屬于同一嚴管級別,需接受嚴格管控。凡經營隱形眼鏡及護理液的商場、專賣店、眼鏡店,必須向藥監部門申領《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
但在市場上,無證售假多如牛毛。
調查中發現,無證店鋪分為三種:一是一些單體眼鏡店未辦理許可證,超范圍經營隱形眼鏡;二是無證店鋪違規銷售隱形眼鏡,尤其是“美瞳”,以地處偏僻路段的單體眼鏡店、商鋪和高校周邊的精品屋居多;三是網店私售。
網店劉老板談起自己的高校發家史時說:做眼鏡生意利潤要靠隱形眼鏡,隱形眼鏡的利潤則靠“美瞳”。他出售的“美瞳”一般有兩種:一是不通過正規途徑進入中國的韓國“水貨”,二是國產仿冒的假貨。他稱,假貨憑肉眼真偽莫辨,只能戴上后靠眼睛不適來甄別。
劣質“美瞳”成本僅三四元
常慶是臺灣某品牌彩色隱形眼鏡的經銷商。他說,國內有色隱形眼鏡市場在生產和銷售環節缺乏監管,地下生產量呈幾何級數增長。“2008年‘美瞳’剛興起時,隱形眼鏡批發市場不到10個品牌,現在至少增加到近百個品牌,很多我都不認得。這里面多是貼牌生產的,還有不少山寨貨,山寨貨比正規品牌的市場還大。”
他說,有色隱形眼鏡鏡片共有三層,但不良廠商為節省成本,只用兩層,直接在內層鏡片上刷上顏料烤干,這種涂色鏡片直接接觸眼球后會磨損角膜,造成角膜染色,傷害眼睛,角膜一旦染色便永遠無法清除。
常慶說,如果僅算材料費,彩片價格為6元左右,而劣質的彩片只有3~4元。在他眼里,從正規眼鏡店以外購買的低廉“美瞳”多是假貨。
中小學生不宜戴隱形眼鏡
隱形眼鏡并非人人可戴。陳鵬建議,中小學生不要戴隱形眼鏡,因為眼球視軸尚未定型,過早戴隱形眼鏡容易產生生理代謝障礙等副作用。40歲以后最好告別隱形眼鏡,60歲以上不要戴。那些身處空氣污染較嚴重環境的人,比如礦山、建筑等行業從業者甚至交警,也最好不戴隱形眼鏡。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