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性價比:還是火車劃算
【場景】1月12日,上海發往成都、重慶的“動車”開出首班,截至昨天,1月27日前“動車”只剩下少數2000元的高級軟臥,包括1000元左右的臥鋪在內,所有車票都已銷售一空。千元回家路費貴不貴?這是高鐵時代讓春運旅客心頭糾結的難題之一。
【精算】1月9日售票開始之初,媒體上出現一些旅客的呼聲:我們不要高鐵、不要動車,只要一張硬座票。可隨著售票緊張加劇,旅客們站在車票“大賣場”窗前,心中的“底線”一步步往后退:500元不到的動車座席,能接受,可是很快一票難求;1000元的軟臥,咬咬牙買了,現在旅客感嘆:連“咬牙”也得“咬得快”。
現在,對打算回川渝老家過年的每一位旅客來說,都需要好好算一算賬。這既是舒適度與金錢花費的比較,也是各種返鄉交通方式間的比較。按照目前標準,普速列車回家,硬臥要400多元—500多元,和“動車”二等座票價相差無幾,究竟是躺兩天,還是坐15個小時?以目前售票的情況看,“動車”座票比普速硬臥更快賣完。
1000元軟臥熱銷,表明人們的選項又“升級”了。但又一個問題擺在面前:是花1000元舒服、快速地躺著回去,還是再加點錢坐飛機,或是少花一半錢坐長途汽車?最終,以近兩天的售票情況看,“動車”軟臥的銷售相當之快。一些購買千元車票的旅客表示,比起長途汽車,他們覺得火車更安全,而全價機票一是太貴,二是很多行李不好攜帶,三是來往機場的路往往比設在市中心的火車站要遠了許多。
記者獲悉,近期滬渝、滬蓉間將大量增開臨客,預計運能壓力將有所緩減。其實蜀地旅客還算幸運,畢竟如今有了多種的選擇。而對于其他緊俏方向的旅客而言,選擇范圍更小。比如東北、西北,沒有“動車”,每天列車只有幾班,他們要計算的只有兩個問題:坐火車還是飛機?究竟怎樣才能排到隊伍的最前頭買到一張票?
【小結】千元火車票,顯然超出了很多人的心理預期。這是大家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而且多方式多層次的旅行方式,肯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其實,說到性價比,也是相對的,就像對不同人群來說,一千元的相對價值也不一樣。我們其實更需要一種自我定位,需要大家的相互理解,主動錯位。畢竟,不可能所有人都坐上那班性價比最高的火車。
記者手記
能否每天改進一點點
年年寫春運,年年看到春運之難。
有些問題不是一兩年了,很多人都覺得,看上去就是一個“死結”,怎么解都沒法。但在今年,剛剛過去的上海世博會,帶給我們一種對做好工作非常重要的方法和精神:每天改進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春運到了,記者在采訪中,的確能感受到鐵路部門的全心投入,幕后的故事數不勝數。對他們來說,春運就是“7+0、白加黑”,從領導到一線售票員,休息都是奢望。還有位工作人員在微博上說,看到每天排隊買不到票的旅客,恨不得自己變成火車,把他們都送回家。
感同身受、全心投入,卻并不意味著春運服務已經完美到沒有改進的空間。春運高峰一來,鐵路運力相對的確緊張,千萬人等候在車站麻煩也不會少,還有打擊黃牛等等,難題個個實實在在,個個似乎都是難上加難。
但是,記者記起世博之初,我們對大客流、排長隊等相似難題的擔憂與討論,最終世博以天天看得到的變化,給無數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而今,再次面對難題時,我們能不能將這一精神用到實際中去?
比如說,車票大賣場提前排隊越來越早,采不采取“編號”,讓管理部門左思又想,對這樣關系到很多旅客切身利益的事,我們更希望從沒辦法中想出辦法,這正是考驗管理者智慧的時候;比如電話訂票一天浪費幾千張,是不是可以再努一把力想想辦法,讓未取的票,盡快回到網上賣給旅客?還比如動車臥鋪貴,前陣就采取了軟臥改座位的方式,這是否可以變成春運時的常態,解決更多旅客的需求?此外,還有候車旅客的吃飯問題、休息問題,車站廣場的治安問題……
春運明天拉開帷幕,售票、乘車都將進入最高峰,人們遇到的難題每天都在出現。緩解這些年復一年的“老大難”,如果我們能夠從現在做起,哪怕一天改善一個細節,也會讓大家緊蹙的眉頭漸漸舒展。“辦一天改進一天”,應該成為我們各方面工作都孜孜以求的常態。
來源:新民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