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舞龍燈、逛廟會、拉爬犁、逛書市,春節假期,各地舉行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共賀新春佳節。
黑龍江碾子河:打冰嘎拉爬犁
記者在在黑龍江省勃利縣碾子河的冰面上看到,許多大人三一伙、五一串地領著孩子們,打著冰嘎、拉著爬犁,用這種以前老東北最普通的冬季娛樂方式來慶祝新年的到來。
孩子:過年了,今天出來打冰嘎、玩爬犁。我好開心啊,這個年我過的非常有意思。
新春里,這些家長讓孩子們在冰天雪地里體驗冰雪歡樂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意志力。
家長蒼先生:過年了,領孩子到這兒來玩,說實話平時在屋子里面很少體驗到這種快樂,今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玩,也算是懷舊了,小時候的這種感覺又回來了。
山東:多種形式廟會
新春佳節,山東各地都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廟會,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傳統年味。吹糖人、捏面塑、抬花轎、拉洋片,傳統手工藝絕活紛紛亮相,讓市民和游客大飽眼福。
游客1:傳統的東西,都有年的味道,有中國自己的文化的東西就是過年應該有的東西。
游客2:這個廟會上吃的,玩的都很全,我又找到了兒時的感覺,非常好。
除了逛廟會,市民們還相約一起登高祈福,祈求新年夢想成真、事事順心。
市民:祝我家里四季平安 老年人幸福安康 孩子學業進步,我們的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幸福安康。
河南濮陽:舞龍堪稱一絕
“把龍頭拿起來,咱各就各位,下面開始排演!”春節期間,中華龍鄉河南濮陽的村民們舞龍熱情高漲,彩龍雙展翅、雙龍戲珠、翻江倒海、8字花、比翼雙飛等,展示著各種造型的舞龍套路。
村民王鐵山:中華龍鄉嘛,傳統不能丟,我們大隊舞龍都有幾百年了,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春節、十五、十六都去。
清豐五彩紙龍第四代傳人黃東記表示,五彩紙龍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不斷的發展演變,春節期間舞起來,預示著來年吉祥如意。
黃東記:咱這個龍的特點是龍燈,里邊可以放蠟燭,舞起來不滅,堪稱一絕。
南京:“文化過年”成時尚
大年初二一大早,留在南京過年的農民工劉敏就來到了南京圖書館,這里春節期間正常開放。
劉敏:到圖書館來了也可以在這么安靜的地方看看書,第二個呢又可以陶冶情操,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據介紹,僅大年初一,南京圖書館接待讀者近4千人。圖書館值班主任劉敏告訴記者,近年來,選擇看書過春節的市民明顯增多,“文化過年”逐漸成為時尚。
劉敏:我們館365天,天天都開放的。使廣大市民到圖書館來體驗一個新的文化過年的氛圍。
此外,江蘇美術館、南京博物院春節期間也都免費開放,為百姓提供了一桌豐盛的“文化大餐”。
蘭州:廟會主打文化牌
今天上午,蘭州第九屆春節文化廟會在黃河邊的蘭州金城關風情區開幕。廟會主打文化牌,為蘭州市民獻上一場節日的文化盛宴。蘭州市文廣局社會文化處副處長張生全說,廟會將在5天內舉辦兩百多場演出,其中大部分是免費的。
張生全:為了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使大家在歡快熱烈的氣氛中歡度春節,展示我們蘭州的傳統文化廟會。
除了蘭州大劇院民樂團這樣的專業團體外,多個民間藝術團體也在廟會上展示傳統的社火,太平鼓,舞龍舞獅等藝術形式。
江西石郵村:儺舞活力十足
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鑼鼓喧天聲中,村里的儺戲班子正在為村民們表演儺舞。南豐儺舞起源于西漢,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的活化石。每年一到正月,各個村莊的儺戲班子就開始為每家每戶跳儺舞,消災祈福。
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觀賞儺舞的觀眾把小小的儺戲舞臺圍的里三層外三層,甚至還有不少觀眾跑到房頂上去觀看。在村民中還有不少從外地趕來的攝影愛好者,他們手持“長槍短炮”不停拍照。從湖北趕來的李先生說,儺舞正在從一種傳統的舞蹈文化演變為時尚的節慶活動,活力十足。
李先生:他們的服裝非常鮮艷,面具的表情很生動,每個動作間又有很多講究和典故,周圍的老百姓也都會來看,人很多,節日氣氛非常濃,是很不錯的攝影題材,所以我專程從武漢趕來看。
來源:中國廣播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