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實行陽光操作和問責制,規范公務接待,遏制公款吃喝風
公務接待在公務活動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不少地方、不少部門,公務接待明顯超出了合理范疇,變成了用公款大吃大喝,講排場、擺闊氣。近年來,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不少規范公務接待的規定,但執行起來差強人意。
怎樣才能有效規范公務接待,減少鋪張浪費?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國宴“三菜一湯”具有示范意義
3月1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大會發言人李肇星對媒體記者說,全國人大“堅決按照憲法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盡量減少開支”。他透露:“大會堂沒人就熄燈了。人大的國宴都是三菜一湯,不上白酒,不上煙。”
有網友表示,國宴都能夠做到“三菜一湯”,其他公務接待有什么理由做不到?
3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李景平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全國人大的國宴堅持‘三菜一湯’,體現了厲行節約的精神,對于地方政府具有示范意義。如果地方政府都能仿效國宴,本著節約的態度合理安排公務接待,就一定能將居高不下的公務接待費用減下來。”江蘇省委黨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張桂珍認同李景平的觀點,她認為,國宴“三菜一湯”具有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的價值。
其實,國人對規范公務接待、減少鋪張浪費的期待,在近幾年的兩會上都有體現。在今年的兩會上,不少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議案、提案,建議規范公務接待,遏制公款吃喝風。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更是建言:“像抓反腐敗一樣抓反浪費!”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公務接待費等支出原則上零增長,切實降低行政成本。
今年1月召開的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也提出,今年要鞏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工作成果,認真執行關于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的管理規定。
“廉政灶”在地方開了個好頭
一些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規范公務接待、減少鋪張浪費對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從2006年開始,一些地方以“廉政灶”的形式規范公務接待,效果明顯。
據人民網3月8日消息,去年以來,陜西省靖邊縣23個鄉鎮(場)都辦起了“廉政灶”,去年各鄉鎮(場)公務接待費用較前年下降15%。在陜西,除了靖邊縣,還有很多地方實行了“廉政灶”。當地不少干部和群眾說,“廉政灶”遏制了鋪張浪費、大吃大喝的問題,有效預防了餐桌上的腐敗。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46個鄉鎮中有38個開設了“廉政灶”,凡到鄉鎮檢查指導工作、參加會議的領導干部和來客,一律在“廉政灶”就餐,簡簡單單,不上酒、不上煙。
事實上,“廉政灶”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不少網友表示,“廉政灶”讓公務接待刪繁就簡,利黨風,利政風,也利于干部的身體健康。
張桂珍說:“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廉政灶’的普及,可以消除接待攀比和浪費,降低公務接待費用,把有限的資金節省下來辦更多的好事。從政治意義來說,‘廉政灶’可以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有利于倡導節儉、廉潔的優良傳統,遏制大吃大喝不正之風的滋生蔓延。同時,還斬斷了一些依靠公款吃喝而存在和發財的營業性餐飲店與某些官員的勾結,制約了以權謀私。從社會意義上來講,可以樹立政府部門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改善干群關系。”
“‘廉政灶’在規范公務接待、減少行政開支方面開了個好頭。如果全國能統一規范,制定標準,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則對提高黨和政府的威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李景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