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網站不查商品質量
“團購的確能讓商家讓利,但基本上都是新店愿意參加團購。”丁丁說,一些很牛的品牌店很少能談下來。很多商家只是在不賠本的情況下,賺取知名度,“質量相對會受到影響”。
相對正規的團購網站與商家簽訂合同前,會查驗對方資質、商品質量等。但一些小的、新的團購網站,為提高知名度便炒作,“1元賣7元的商品,質量根本無法保障”。
去年秋天,丁丁所在網站上一批某知名品牌化妝品套裝。由于這批貨是兄弟公司談來后轉來,質量方面未做太多驗證。上網交易后,發現該批貨是假冒商品。
丁丁回憶,網站方面當即將商品狀態修改為“無貨”。隨后,網站緊急聯系已經購買的130多人,謊稱貨物在運輸過程中被壓壞,交易不能繼續。
最后,除退款外,網站給每名客戶賠償20元錢了結此事。
“這算好的。”丁丁說,如果是“山寨團購”或是“關門開溜”的商家,顧客就只能“自認倒霉”。
內部人員穿“馬甲”抽獎
抽獎也是團購網站招攬顧客的手段。去年11月,丁丁所在網站發起抽獎活動。計劃每天在“團粉”中抽出5人,每人發送100元某知名餐飲連鎖的現金券。
結果工作人員在錄入時將數據搞錯,活動規則被誤登為“每天抽出50人,每人發送100元現金券”。按此算法,網站將“虧大發了”。
丁丁透露,事實上中獎名單都為相關負責人指定。網站還安排多名工作人員輪番注冊賬戶,成為該網站“團粉”。
經過安排,網站每日抽出的中獎者中,幾乎都是內部人員。由于負責注冊“假團粉”的工作人員在取名時“黔驢技窮”,選擇了大量“瓊瑤劇”中的人名作為“馬甲”,一下子讓網友生疑,引起網友一片罵聲。
多家團購網站負責人表示,抽獎過程都是內部操作,諸如“抽獎贈手機等都是內部人拿到”。
信用監管團購網站不買賬
去年10月29日,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了《電子商務信用認證規則》,將目前備受關注的團購網站作為此次信用認證的重點對象。
按照規定,申請此次信用認證的企業需具備以下條件:取得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證);網站經營企業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網站PV(日點擊量)不低于1萬次;近3年無行政處罰和不良信用記錄等。
對此,大多數團購網站都不買賬,“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并非官方機構,認證也沒有分量。”
多家團購網站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團購網站缺乏政府部門有效監管,消費者上當只能到法院起訴,“為幾十塊錢很多人都選擇不了了之”。這就導致一些團購網站投機,惡意欺詐。
來源:新京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