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夏總經理告訴記者,卡爾丹頓在意大利只有注冊商標,沒有企業經營,沒有分店,這與記者在意大利的調查一致。對于卡爾丹頓意大利品牌的質疑,夏總經理則顯得不屑一顧。
【同期】深圳市卡爾丹頓服飾有限公司品牌拓展部 夏軍(音)
00:39:17B:有哪個牌子不是噱頭呢?我覺得只要手續是合理的合法的,無論你消費者追都沒關系。正式工商注冊,所有的手續是合法的追究什么呢?
A:宣傳中,宣傳工作有關系嗎?
B:那有什么關系呢?意大利的品牌多了是了,可以宣傳,我們在意大利注冊啊,為什么不能宣傳是意大利的。我們在日本、韓國、都有注冊,在美國都有注冊啊,只是我們沒去開店而已。我們現在注冊是全球的注冊。
【導語】如此高額的利潤,我想這也正是卡爾丹頓為什么一定要以意大利品牌的面目出現的真正原因了。但是,歐陸頂級品牌,93年進入中國,這些夸夸其談除了能夠騙得國人的信任,那么到底對一個品牌的發展有著什么樣的好處呢?國產空殼洋品牌在國內又是一個什么現狀?請繼續關注記者調查。
【揭秘空殼“洋品牌”】8 業內揭秘空殼真相 為何青睞大商場
【導語】一個是地道的中國服裝品牌,卻在大商場里搖身一變成了意大利品牌呢?而且被解釋成是銷售人員口誤而已;而另一個僅僅只在國內銷售的服裝卻硬要說自己是歐陸頂級。在這些空殼“洋品牌”的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正文】劉先生經營服裝行業多年之久,他親自注冊的“空殼”洋品牌就有兩個,不過,和目前眾多“空殼洋品牌”一樣,品牌是自己的,而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卻都是在國內。
【同期】
我們公司也有兩個品牌,其中有一個品牌就是在法國注冊的,也不是我們公司在法國,只是我們通過國內的這樣的機構,有專門的這種注冊機構在法國進行了注冊商標和注冊公司,而我們在國內進行這樣的運作,其實國內很多這種民營服裝企業,全是用這種模式。
【正文】劉先生說,通過專業的商標注冊機構進行海外注冊,這自然是最為簡便也是最為直接獲取洋商標的途徑,價格其實也不高。一般情況下,除了注冊地官方收取的費用外,注冊公司的代理費只有1000元到3000元不等。劉先生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把自己的牌子要包裝成洋品牌,其實都有很深的考慮。
【同期】00:30:06
因為這個在國外是屬于一個注冊商標的行為,這在國外并不違法,在國內可能體現的就是一個商標,這個其實并不是說假的,但是只不過是老百姓無法去分辨它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所謂咱們現在的這個假只是在國外它是真的在國外注冊了,但是它并沒有在境外發生這種設計、生產和加工的這種行為,而是在國外注冊了一個品牌,在國內進行生產和加工,然后它告訴消費者我這是國外的這種品牌。
【正文】如此注冊的空殼洋品牌為什么都愿意選擇進入大商場呢?劉先生解釋了這背后的原因。
【同期】
我進了一個很大的商場,我周圍有很多很知名的品牌,我把我的店面裝修得很好,我的陳列做得很好,基本上別人可以相信我就是一個很大的品牌,是個國外的品牌,因為服裝這個東西比較在感覺上的這種層次的襯托。
【正文】劉先生的兩個國產洋品牌也曾進入過北京的兩大商場。他告訴我們,進入大商場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舍得花錢。記者調查也發現,以進駐某大型商場為例,入駐企業不僅要付出不菲的入場費等,還要從流水賬中支付商場不等比例的回扣,這叫做“流水倒扣”。從常理分析,進入大商場前期費用高,商場回扣比例高,那這些國產的洋品牌又是如何計算著自己的經濟賬呢?
【同期】
在木樨園地區,像可能他在這邊的批發價格比如說是兩百塊一件衣服。但是如果他包裝成意大利品牌,像法國品牌,可能在商場里邊的這種售價就會在一千塊錢左右,但是他也相對來講也會承擔這種銷售的成本,也會隨時增高,但是這個和他包裝出來這種附加值比起來,這個不算什么。
記者:就是你們再刨去它那個(流水倒扣)25%也好,30%也好,它還賺得比那個要多得多。
男:對,雖然說花成本了,但是零售價會成倍地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