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花錢了,不要治了”
石田米子回憶起來,2010年6月,萬愛花大娘從床上不慎摔落,臉部受傷縫了六針。在9月與石田米子見面時,萬大娘臉上還留著明顯的傷痕,在笑著和她對話中起身去嘔吐了很多次,“讓人很是擔心”。
萬愛花的腸胃問題是老病,用她唯一的養女李拉弟的話就是“一年365天,能吐350天”。去年11月13日前后,萬愛花就在家“突然吐了出來,還帶血”。當時送到了山西省人民醫院,“一星期就花1萬元”的價錢很快就讓一家人無法承受,轉院之后住了兩個月零三天。
今年這次發作是在3月7日。僅僅回家過完春節、吃了次餃子,萬大娘在家休克后被送到太原市中醫院,被搶救過來。3月17日再次休克后,被轉到山西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那幾天不敢動她,一動就吐,都是我女兒給她弄干凈,現在沒怎么吐了,也能自己翻身了。”李拉弟說。
“第二次休克前,還能每天吃點面條稀飯,而從那以后肚子就痛得不能吃飯,吃了就吐。”李拉弟說,至今為止,萬大娘已經休克了5次,無法攝入水分,基本靠吊瓶維持營養。少的時候每天掛兩三瓶,最多的一天掛了12個吊瓶,從白天一直掛到第二天凌晨3時,家人一直不能睡,看護著吊瓶里緩慢的一滴一滴,維持萬大娘的生命。
說話間,李拉弟的二女兒拿出一個方形飯盒,泡了半盒從醫院門口的小超市里買來的永和豆漿。“奶粉她喝不下,會吐,而且奶粉太貴。”
萬大娘慢慢側過頭,就著吸管喝了不到半分鐘,就放下了。這樣的“進食”一天有五六次,一共喝不到半盒。
“哪還能叫保姆啊?”李拉弟說,“我就是個老保姆,我女兒不讓我陪床,怕搞出兩個病號。”。
陪床睡在哪?李拉弟的二女兒指了指靠墻的一張軍綠色折疊床。她二十多天都沒有洗過澡,前額的頭發油油地結成一縷一縷:“今天星期幾?幾號?我都已經不知道了。”
據萬大娘的主治醫生介紹,目前可以確診的是腸細膜長期失血缺血,但是萬大娘拒絕了做胃鏡、核磁等檢查,因此進一步診斷一直無法做出。
李拉弟解釋,不做檢查一是因為缺錢,這幾項檢查分別要7000元、1000元不等。二是因為萬大娘身體虛弱。“因為胃鏡要從嘴巴里一直通下去,血管造影要從肚子這邊開個口把管子通進去。我媽好長時間都沒吃東西,身體很單薄,年紀又很大了,怕撐不住。而核磁要堅持40多分鐘一動不動,這個我媽說堅持不了。”
“我們知道的是,我媽長期有胃病、冠心病,肺上有囊腫……”李拉弟說。
中年的護士長一邊在萬大娘瘦得皮包骨的手背上尋找血管,一邊嘆息說:“她的血管太脆了,一不小心或者是輸液過程中一用力、動一下,針頭都會穿出去,那就要重新扎針。”因此年輕護士不太敢給她打針。李拉弟數著:“27日三瓶吊瓶,左手打了4針,右手打了2針,一瓶輸液80元……”
護士來巡視時,50毫升的輸液還剩下20毫升,萬大娘輕聲說:“不想打了。”她時常這樣回答護士和家人。
李拉弟回憶,萬大娘住院以來心情“很不愉快”,一直在說“太花錢了,不要治了,我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