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恐懼更多是來自信息的不透明
不過,在李大光看來,每一次危機或許都是研究機構和媒體向公眾進行科普的好機會。
位于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眼下有一條異常活躍的電話線路。在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工作人員張靜每天能接到幾百個有關核輻射的問詢電話。電話那一端,往往是些憂心忡忡的民眾,他們關心碘化鉀含片的服用方法,試圖分辨電磁輻射和電離輻射的不同之處。
恐慌似乎正在慢慢平復,但4月4日的一則新聞再次向這片渾水里投入了重磅炸彈:東京電力公司4日宣布,從當天19時開始,工作人員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內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以便騰出空間處理部分機組內的高放射性積水。
張靜甚至記得,他們曾經接到過一個來自美國的越洋電話。聽起來,這個已經在美國生活多年的中國人焦慮極了,“聽說核輻射會通過洋流污染美國,我們是不是需要撤離到更遠的地方去?”
網友們開始自發地研究洋流走向,高中地理書本中的洋流分布圖反復出現。在蘋果iPhone產品的應用軟件商店里,一款名為“輻射速查”的軟件也迅速地上升到下載榜單的亞軍位置。
李大光相信,這一次人們的恐懼更多來自“信息的不透明”,如果日本方面不準確地公布自己的信息,“就算是物理學家也會感到恐慌”。因此,他一再強調,這場舉國恐慌絕不能僅僅歸咎于科學素養問題,畢竟當一個人面臨災難時,“即便只給他一根稻草,他也會死死抓住的。”
眼下,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可恐慌并未隨時間散去。一個剛剛從日本福島采訪結束回到北京的記者,按例去醫院進行放射線檢查。當他和一個工作人員聊起,自己剛從日本回來,曾經距離輻射區只有22公里時,工作人員“一下彈出去好遠,落下一句‘哎呀媽呀’就不見人影了。”
對于無辜的菠菜和菜農來說,噩夢恐怕才剛剛開始。盡管有人認為“這點輻射還比不上放一個屁”,但現實是,這種過去受寵的蔬菜正在一個勁兒地降價。
不過,曾經“極度關心卻無從得知中國核電廠分布圖”的李大光發現,核泄漏事件后不久,核電廠分布圖已經迅速地在網上公布。他笑著說,“這一次,畢竟并不全是壞消息。”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