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
容易形成負誘導
如今,雖說大學生談戀愛已成普遍現象,但大學生們或因心智不成熟、愛情觀比較理想化,或因與專業打交道的時間遠遠多于與異性交流等故,戀愛總是成多敗少。因此,開設一門戀愛課,避免大學生們走進戀愛的誤區,讓他們擁有享受戀愛的幸福果實,的確很有必要。
但是,盡管如此,筆者還是要給“大學戀愛課”潑瓢涼水。首先,大學期間,有的學生想戀愛,但有的學生卻不為所動,埋頭學業。戀愛課一開,那些不想談戀愛的學生不免要去琢磨怎么去談戀愛,怎么完成這樣一門課程,這就很容易形成一種負誘導,讓其徒增“幾度煩惱幾度愁”。
其次,我們知道,戀愛中遇到的問題也是因人而異,也就是,對個人而言,談戀愛從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既無統一模式,更無樣本可循。我們不禁要問,戀愛課以什么為教本?大學現在能夠拿出一份像樣的戀愛教材嗎?再說,作為課程,必須要有師資隊伍,如果開設戀愛課的話,有這種教師隊伍嗎?
關注日益普遍的大學生戀愛現象,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幫助其解決戀愛中的問題和困擾,作為教書育人的高校確有教育引導的必要。但是把戀愛課作為必修課,筆者還是認為荒唐了點。(馬廣志)
提醒
別異化為“練愛場”
北京市教委的這項舉措的確是有其積極的引導作用。但是,想提醒的是,戀愛課不能異化為“練愛場”。“戀愛課”不能演變為只注重于操作層面上的“戀愛秘籍”的經驗傳授,而應該將培養學生正確的戀愛觀、優化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作為該必修課程的重點。
“戀愛課”要讓學生懂得“愛”的真諦。正是因為一些大學生對“愛”缺少正確的認知,所以才會導致戀愛不成卻傷害對方的悲劇。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情感冷漠。其背后的根源就在于缺乏對愛的認識。由此,戀愛課應該首先補上愛的道德要求、愛的責任擔當。當今社會,普遍情感缺失,那么對于愛的教育更顯得彌足珍貴和迫切需要。怎樣在戀愛課中滲透這方面的教育,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戀愛課”如果成為“練愛場”,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這門課的價值意義。畢竟大學校園不是專為談戀愛的,學生上大學主要任務還是為了學習,如果“戀愛課”成為了戀愛的技巧傳授,并且大張旗鼓地使之成為必修內容,勢必讓大學生們在這方面過于花費精力,對學生產生一定的誤導。更何況大學教授們雖有較深的社會閱歷和豐富的生活經驗,但在戀愛問題上我想也絕非就一定是專家。讓大學生們在課堂上取他們的戀愛之經,恐怕不太現實。高校開設“戀愛課”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幫助大學生解決戀愛中的問題和困擾,使大學生們更好地處理好學業和感情問題,優化心理素質,提升個人修養,這才是開設“戀愛課”的本義。
大學開設“戀愛課”確有必要,但也不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在大學階段談戀愛的,愛情是人們心底的一種自發的情感,戀愛并不是一種純技術的東西,不是靠理論和技術的搗鼓所能實現的,它不能公式化。因此,“戀愛課”還是要從正確戀愛觀的樹立上著眼,從心理素質的培養上著力,是引導,而不是誘導,更不能誤導。(陳軍)
■評判
只宜選修
高校應當關注大學生戀愛中的問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幫助大學生解決戀愛中的問題和困擾,卻未必要使談戀愛成為高校的必修課。上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一旦談起戀愛勢必要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這對大學生的個人成長不一定有利。高校開設“戀愛課”無形中成了對大學生談戀愛的鼓勵,這未必就是對大學生真正的關心。
尤其是戀愛課要記入學分,不想談戀愛的學生豈不失去了不該失去的學分?這對不想談戀愛的大學生不公平。而且,也會逼著不談戀愛的大學生為了“戀愛學分”而造假,會助長校園的不正之風。高校即便有開設“戀愛課”的必要,也只能作為選修課,不宜作為必修課。(韓玉玲)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