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很多消費者喜歡便捷的網上購物,網絡購物的盛行,也促進了快遞行業“狂飆式”的發展。然而由于一些快遞公司服務不夠規范,延時送達、送錯地址、貨物損毀等成為消費者投訴焦點。
快遞業“潛規則”太霸道
很多有過網上購物經歷的消費者都反映:快遞業最突出的一個不成文的“行規”就是不允許現場驗貨?!安蛔岒炟浘褪强爝f公司要逃避責任。”在廣州某雜志社工作的張曉紅說,快遞公司的職責就是要保證所運送物品的完整性,不讓驗貨怎能讓消費者放心?
據了解,目前,網購業務基本占到快遞業務的“半壁江山”,由于網絡賣家魚龍混雜,也曾出現過一些不良商販以次充好欺詐消費者的現象。于是很多快遞損毀情況發生時,快遞公司往往一口咬定是賣家的問題,讓消費者難以維權。
昆明市消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快件損毀較常見,經常引發糾紛。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快遞員暴力分揀或不小心擺放,也有的是由于寄件方沒有包裝牢固,導致內物損壞。但是快遞公司不讓消費者現場拆封驗貨,一旦消費者發現郵寄物品有損毀,就面臨舉證難、索賠難等諸多維權難題。
快遞業“潛規則”之二:快遞遺失物品,消費者難追究其責任。昆明市媒體從業者小李曾遇到網上購買的物品被快遞公司弄丟的煩心事。她說,自己曾在網上買了一個玩具熊,準備送給小侄女做生日禮物,提前兩周就下了訂單,“按照天數收到貨是完全來得及的,但是快遞把玩具熊搞丟了,生日都過了20天還沒收到?!毙±钣魫灥卣f。后來,她向店主申請了退款。
一些快遞公司由于業務量大,遺失物品的現象雖不多見但也時有發生。遇到這樣的情況,消費者常常會吃“啞巴虧”,只能求助于網上購物的商店,請求賠償損失。
快遞業“潛規則”之三:快遞公司自行限定索賠期限。一些快遞公司規定,于收件之日起三十日內查詢和索賠,逾期則視為放棄索賠權利。還有的規定,寄件人或收件人須于寄件次日起14日內以書面形式向本公司提出索賠要求,并附相關之證明文件,超過規定期限未提出索賠要求的,視為自動放棄索賠權利。
對此,昆明市消協解釋,沒有什么規定說快遞業索賠權適用短期訴訟時效??爝f公司自行設置索賠期限,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