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罰重刑堵截源頭 舉報熱線不可失效
■說法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楊偉東教授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國內偽劣食品屢禁不止的表層原因是違法成本和經濟收益不成比例。
“高額的近期利益完全可以使人無視法律鋌而走險?!睏顐|教授說,目前最急需的就是從重量刑。
“對于違法生產食品的人、尤其是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質的不法商販,應處以重刑?!薄耙环N手段就是罰款,另一種手段是追究刑事責任,但無論是哪種手段,我覺得都需從重處罰?!睏顐|教授表示,罰款就一定要罰得不法分子“傷筋動骨”,再也沒有實力東山再起,“否則今天罰完了,明天又另起爐灶,效果甚微”。
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繼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規定,不法分子只要向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無論后果如何,法律至少可判處5年有期徒刑”。相關部門在查處中應該嚴格執法,一切按照法律的最高標準進行處罰。
楊偉東認為,從現代管理的角度出發,已經不能再單靠政府的力量對食品領域進行監督。“為什么有些時候媒體總是先發現這些問題?因為政府的監管、尤其是對隱蔽的小作坊的監管有時是有盲區的。”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杜冰認為,政府也應形成類似于媒體的報料平臺,接受民眾的報料,“而這也是打擊隱蔽小作坊的有力武器”。
楊偉東指出,不少地方政府已經開通熱線服務電話,但其認為關鍵在于如何將這種機制有效地運行下去。
“除了媒體和民眾,工會的力量也應充分發揮。”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杜冰說,工會應聯合相關部門建立信譽機制,食品生產企業或是個人進行信譽記錄,但凡發現危害食品安全的企業或個人,工會應當予以抵制,“當大家聯合起來抵制這樣的企業或個人時,不法分子是很難在行業內繼續生存的”。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