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等,已成為當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三大頑疾
食品添加劑,可以不加嗎?(關注·食品添加劑)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食品中可能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 新華社發

4月22日,北京新發地一家大型食品添加劑超市的工作人員在整理貨架。 新華社發
每個成人一天大概吃進八九十種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本意是讓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質,延長保存期;非食用添加物質不屬于添加劑
泡菜里有著色劑,果凍里有防腐劑;一支雪糕含16種食品添加劑,一袋方便面中有14種……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劑,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多種。不管是直接添加,還是間接添加,每個成人每天大概要吃進八九十種添加劑。
我國商品分類中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共有35類,包括增味劑、消泡劑、膨松劑、著色劑、防腐劑等。我國含添加劑的食品達萬種以上。如生產面包使用碘酸鉀等面團改良劑;生產餅干加入膨松劑亞硫酸或焦亞硫酸鈉;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劑和抗氧化劑;肉制品生產中的發色劑亞硝酸鹽;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劑等。
“不清不楚一滴香,清水變高湯”,“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椒油”,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的“功勞”。中國疾控中心食品與營養所副研究員張柬波說,食品添加劑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質,延長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的一類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滿足加工工藝的需要。
很多情況下,沒有食品添加劑會讓食品更不安全。張柬波說,如果把防腐劑取消,還有多少東西可以在貨架上保存?方便面保存不了兩天就會變質,果凍就沒法吃了。
4月23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布已發現的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物質名單,其中包括47種可能在食物中“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張柬波說,長期以來,一些單位和個人混淆了食品添加劑和非食用物質的界限,將向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如孔雀石綠、蘇丹紅等都稱為添加劑,將添加非食用物質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歸結為濫用食品添加劑,加深了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
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營養科趙霖教授分析說,因追求商業利益,我國食品添加劑的濫用相當嚴重。甚至有某些企業非法使用非食用化學添加劑,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明證。
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認識需要過程——
目前合法食品添加劑經過安全性評價,過量使用會造成不可逆轉傷害;不明“添加劑”危害更大
5月1日起,衛生部明令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面粉增白劑的爭議到停止使用的過程,從一個側面說明,人們對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
張柬波說,目前,國內外均允許使用食品添加劑。我國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以及發達國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劑監督管理和安全性評價制度。列入我國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均進行了安全性評價,并經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食品添加劑分委會嚴格審查,公開向社會及各有關部門征求意見,確保其技術必要性和安全性。
但已經納入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如果過量使用,也會對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以最常見的添加劑亞硝酸銨為例,亞硝酸銨是經常用于肉制品生產的添加劑,進入人體后,只要與胺結合,就可能成為亞硝酸胺。如果超量使用,可能引起致癌等后果。
專家介紹說,以美國為例,一種食品添加劑在被批準使用后,隔若干年后,其安全性會被重新評價和公布。假如在1947年和1977年間經常吃美國牛肉,就會接觸到高水平的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它作為飼料添加劑在美國應用的歷史長達30年。幾十年以后,二乙基固醇已經被證實確有致癌性,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因此明確禁用該物質。
趙霖認為,食品添加劑是人類歷史上從未遇到過的“新異物”,對人體是否有害,需要數年、數十年甚至幾代人的長期跟蹤觀察,尤其是多種添加劑在人體內的作用,更需大量深入研究和毒性試驗。大量研究表明,當前許多不明原因的現代病都與化學食品添加劑有關。
比過量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劑更有害的是,目前在食品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劑,并沒有經過安全性評價,僅是實驗室研究出的“毒理不明”的化學產品。以鹽酸克倫特羅為代表的“瘦肉精”就是例子,“瘦肉精”實為“害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