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保護價值,誰說了算?
被開發的御園地塊緣何又被排除在南宋皇城遺址范圍之外?對此,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市園文局)文化局副局長童國亮解釋,出讓這一地塊有學術依據。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長唐俊杰研究員說,2008年,他們開入“綠城西子·杭州御園”地塊,進行了三個月的發掘,但是這一地塊在五、六十年代曾作為國家儲備糧庫,地基挖得很深,對遺址破壞嚴重,只發現了一小段夯土城墻。所以他們得出結論,這個地塊已經沒有保護價值。
一些學者表示強烈不滿。“僅僅是挖了兩個糧庫的地下部分,很多地方都沒有好好挖,就說這個地塊沒有保護價值,太過草率。”林正秋說。
周復多說,“為什么輕易采納對土地出讓有利的結論?為什么不開權威專家和機構論證會,這經得起推敲和歷史的檢驗嗎?”
記者在御園開發項目現場看到,地基已經挖到了地下十米,而遺址存留在地下四米左右的地方。“破壞已經既成事實,除了開發商以外,職能部門也應為此承擔責任。”林正秋說。
就是這樣一塊有可能是南宋皇城遺址的地塊,又是誰為其出讓拍賣開了綠燈?
杭州國土局有關負責人在回憶這次拍賣時說,招拍掛之前國土部門按規定審核了相關手續,出讓條件和整個流程是合乎程序的。“至于決定這個地塊的用途、容積率、綠化率等規定是規劃部門定的。”
杭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劉曉東證實,盡管工程動工一年多,開發商卻并沒有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屬于無證施工”,但是擅自開工的執法處理權限“不在規劃部門”。
在學者看來,規劃局深知御園地塊拍賣的依據,僅僅是杭州市風景名勝管委會一個單位確立的保護范圍,這個傾向性明顯的結論,在學術上有可能站不住腳。
不具備施工許可證就貿然動工,僅憑城管就可以處理。然而奇怪的是,這個相當于幾個足球場大的工地卻平安無事的動工了一年。杭州城管查違協調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城管執法局至今沒有接到群眾舉報,規劃局也沒有發函要求處理。
綠城是上市公司,西子也是大企業,是否有人在為他們出主意,還是更多的人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