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一身正氣鑄就英雄魂魄 鄉親:他是青年的“楷模”
“中國網事”記者18日來到海南省定安縣龍河鎮石八農場黃明的家鄉,在走過一片碎石叢生的沙土地后,一排破舊的磚瓦房映入眼簾。黃明家中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唯一值錢的是一臺破舊不堪的電視機,而屋后幾棵檳榔樹和橡膠樹就是這一家人維持生計的經濟來源。
出生于1984年的黃明從小就很懂事,平時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他不僅孝順父母,更主動輟學打工支持兄弟讀書,賺錢補貼家用。10多年來,黃明去過廣州、深圳、浙江等地,做過搬運工、保安、工程小工,即使每月工資只有幾百元,他也會每月寄些錢回家補貼家用。
“我弟弟很懂事的,從來都不讓我們操心。”黃明的哥哥黃成武說,早年因為家里窮,他和兩個雙胞胎弟弟準備輟學打工,但都被黃明攔住了。當時還在念初二的黃明堅持自己先去打工賺錢,讓兄弟們念完初中。
黃成武說,弟弟英勇救火的行為在他意料之中。幾年前的一個中秋節,兄弟二人騎摩托車回家路過一個池塘時,突然聽到幾個孩子喊救命,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在塘中溺水,無人救援。黃明見狀馬上跳下摩托車,衣服都顧不上脫就一下跳入塘中把孩子救了上來。
石八農場黨委副書記黃欽才告訴記者,黃明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品德高尚的青年,堪稱同齡人中的“模范”。村中修路時,黃明從緊張的生活費中拿出100元支持道路建設,同時還走街串巷,號召父老鄉親一起捐錢。“村中不少青年都沾染了喝酒、賭博的惡習,但是黃明一身正氣,成為村里青年的‘楷模’。”黃欽才說。
黃明的鄰居黃心杰對這個“小老弟”贊賞有加。“我家勞力少,一到挖膠苗時黃明就會主動扛著鋤頭來幫我干活,并且不要一分錢報酬。”黃心杰說,有一次他到海口購買電動自行車,在海口工作的黃明為他免費提供吃和住,還帶著很少到城里的他游玩了兩天,非常熱情。“定安的一些老鄉到海口沒地方落腳都會找黃明,黃明會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這些老鄉。”
在黃明的日記本里,夾著一張他和女朋友合影的照片。在黃明去世后,家人才從他同事那里得到這張他和女友唯一的合影。家里已經計劃好今年年底給黃明辦喜酒,但沒想到他就這么走了。
“阿明說要掙錢把我們都搬到城里住,還說要幫我把牙都補好,沒想到……”提起兒子,年逾七旬的老母親程作娥泣不成聲。
【反饋鏈接】舍生忘死盡顯英雄氣質 社會:他的精神是無價之寶
黃明的事跡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關注。5月7日,海南省委政法委、海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定安縣委和政法委有關領導來到黃明家,慰問其年邁的雙親及家人,送去獎金和撫恤金共7萬余元,并追授黃明為“海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海口市見義勇為獎勵基金會經過深入調查和理事會大會討論,追授黃明為“海口市見義勇為英雄”,為其家屬發放慰問金8萬元。
“黃明是1991年以來,海口市114個受表彰的見義勇為者中事跡最為突出、也是第一個獲得英雄稱號的人。”海口市見義勇為獎勵基金會秘書長錢慧臣說。
“黃明三闖火海,英勇獻身,在他的價值觀中,群眾和社會的利益得高于一切。”海口市見義勇為獎勵基金會理事長李新富說,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沖進去一次不容易,沖進去兩次更不容易,黃明連著沖進去三次,“要說勇敢,黃明是特別勇敢了。”
“黃明的身上體現了一種舍生忘死的英雄氣質,這種奮不顧身的精神,對社會來說是無價之寶。”錢慧臣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