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的三峽水情記錄顯示,自今年1月至今,三峽水庫水位已從最高時的175米消落至24日的152.7米。“在此水位區間,三峽水庫原有存水約173億立方米,現已釋放至中下游。”梯調中心副總工程師趙云發介紹說。
據了解,三峽水庫5月20日應國家防總要求加大下泄流量后,日均補水約3億多立方米支持中下游抗旱。目前長江中下游各水文站點水位明顯回升。
為支持抗旱,三峽水庫此次補水進程將一直持續到6月10日長江汛期到來之前。
荊州市監利縣汴河鎮是位于長江中游邊上的一個小鎮,修有水渠從長江引水灌溉農田。三峽增大下泄流量后,全鎮抗旱局面得到有效改觀。
“水位上升后,抽水機取水變得容易多了。現在長江水位距水渠取水口僅有1米的高度了。如果水位再升高一點,就完全可以不用抽水機灌溉了。”副鎮長潘克儉對三峽工程的抗旱功能給予厚望。
潘克儉認為三峽工程利大于弊。“98年長江發生大洪水。當時三峽工程還沒修好。荊州汛情告急。三峽修建以后,尤其是去年大洪水,荊州地區防洪形勢就變好了。”
面對社會公眾的質疑,負責三峽工程運行管理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24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自三峽工程蓄水以來,三峽方面一直在采取措施,盡量降低三峽工程對生態方面的影響。
曹廣晶說,我們完全可以在有三峽工程這個新的條件下,進行生態設計,構造新的生態系統。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