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 4月份公布的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國人口的流動性比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增加了80%,外出工作已經成為社會現象的一個常態。想讓生活過得更好是促使人們外出工作的重要動力。我們以北京為例,在5月初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中,每三個人就有一個外地人。大量的外地人的流入,不但改變著城市格局,也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空間。外地人在北京生活得好嗎?他們為什么希望留在北京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位城市白領,看他們在北京的生活狀態。
她叫小米,25歲,在一家設計公司做室內裝飾設計工作,聰明、時尚,最喜歡做的事情是逛街,最愛看的書是《杜拉拉》,最大的愿望是擁有一款好包。小米說,她要做一個像杜拉拉一樣的職業女性,對于現在的工作環境她也很滿意,舒適、寬敞,更重要的是,每天在這里她可以享受到很多陽光,因為每天回到住的地方后,她就再也享受不到了。
小米:我們離對面的人家特別近 已經堵住陽光了。
這就是小米住的房間,窗戶距離對面的樓房只有十幾公分,只要隨意一伸手就可以伸到對面的窗戶中去。而由于兩個樓之間距離太近,屋內的采光成了大問題,陽光對于小米來說自然成為了一件奢侈品。現在是上午陽光充足的時候,屋內卻是漆黑一片,因此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電燈都必須一直開著。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件常備電器,那就是電風扇。小米告訴記者,由于房間的通風不太好,屋內非常悶熱,只要這里呆幾分鐘便會渾身大汗。而房間里同時也非常的潮濕,廚房里的菜板只要一段時間不用就會長出霉斑。
小米:挺潮的,有時候廁所地漏里面的水會泛上來
小米說,自己剛開始還不太適應來往于工作和居住環境之間的心理落差,但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只是每天上班下班的長途跋涉還是讓她有些吃不消。
小米:離上班太遠了,大概得需要兩個小時左右
每天下班,小米都要隨著下班的人流步行一段距離到達國貿地鐵站,然后坐著擁擠的地鐵從國貿站出發,經過8.7公里到達芍藥居站,再換乘13號線途經19.4公里到達龍澤站,再從龍澤換乘公交車繼續北上經過8站,到達自己居住的地方史各莊。
小米:有時候晚上回家之后都覺得渾身無力,基本上累得時候就在路上睡覺了,有的時候就坐過站了
這便是小米居住的地方,一座農民自建的樓房,每一層有十幾間這樣的小屋,每一間小屋大概有十幾平米,租金在200-600元之間。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房間內設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盡管房間內除了擺放一張雙人床之外幾乎擺不下任何其它的家具,但是對于小米和她的愛人小郭來說,這里是難得的獨立小天地。
小米告訴記者,她租的這間房子一個月只需要380元,而同等條件的房屋租金在北京市區內的價格已經超過了兩千。盡管住在這里每天上下班要比住在市區內多走兩個多小時,但對他們來說,卻可以省下一大筆錢。
小米:也想過要搬家的情況,最后綜合考慮一下還是適應適應吧。
小米告訴記者,現在每天4個多小時的上下班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時間,喜歡看書的她現在也沒有什么時間看書了,每天回到家后簡單地吃點東西就得準備睡覺。
記者:看到女朋友那么辛苦,心疼嗎
小郭:心疼啊
小郭,小米的愛人,是小米大學的同班同學,和小米一樣做室內裝飾設計工作。他告訴記者,看到小米每天上下班那么辛苦他很心疼,但又無可奈何。小郭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和小米每個月平均收入大概都是二千五百元左右,加在一起是五千元,兩個人吃飯每個月要1800元,交通400元,電話費200元,添置衣物400元,小米的化妝品200元,生活用品100元,同學結婚、人情往來、請客吃飯600元,休閑娛樂300元,再加上房租水電500元,有名目的開支就是4500多元,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開銷和計劃外支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所剩無幾,即便住在這里有著諸多不便,但他們已經無力承受再高的房租,這里也就成為了他們無奈之中的選擇。
小郭:每個月掙多少,基本上總攢不下來
小米:以前也算過,但是都是花在一些小地方上,這些地方又是不得不花的, 所以索性也就不再算了
小米說,她和小郭從開始工作到現在快兩年的時間基本沒有攢下什么錢,碰到某個人推遲發工資或是業績不好的時候還會有斷糧的情況出現,有時還得和父母借錢。而他們小兩口因為錢的事情吵架也是家常便飯。
小郭:越沒有錢越亂買,這個月沒錢了你想辦法啊,不能總讓我出去借吧
小米:反正阿姨也快來了,你可以和她借
小郭:我媽來了就和我媽借啊
小米:你的意思是讓我給我爸打電話?我跟我爸開不了口,我上個月剛要過,你讓我怎么和他說
小郭:我怎么不知道啊
小米:難道我非得當著你的面打電話嗎
對于他們吵架的原因,小郭說,這兩個月他們的業績都不是太好,經濟上就比較緊張,而小米今天卻去買了80元錢的面膜,他算了一下距離下個月發工資還有很長時間,而他們手頭的錢卻所剩無幾,所以他們又得去和父母或者朋友借錢接濟了。
小郭:這個月的生活費肯定是不夠了
對于小郭的指責,小米也承認自己做的不對,但她覺得,他們已經把居住標準降到了最低水平,平時自己也不敢買太貴的衣服和化妝品,而這次只是因為多買了幾張面膜就弄得不可開交實在是有些委屈。
小米:哪個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漂漂亮亮的,所以我就是買點面膜,但我可能買得有點多,刷的有點過了,所以他可能就不太高興。
在小米房間的墻上有許多小米自己親手做的小裝飾,把房間點綴得十分溫馨,她告訴記者,她希望有一天能住進自己設計的房子,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和小郭憑借自己的專業做出點成績,就算不能長期生活在北京,也可以積累一些經驗之后回家鄉發展。
小米:先在北京先呆上三四年,然后再跟他回家鄉發展,或者回我們家發展都可以,因為不可能長期在北京呆下去,
每天早上六點,小米和小郭就要起床洗漱準備上班了,小米告訴記者,由于早上七點到九點這段時間乘公交車去市內上班的人太多,必須要趕在高峰前出門,不然就很有可能擠不上車。
小米:要么你就早點過去,早點過去可能人還不太多。你越起得晚,過去的人就越多越擠不上,好不容易擠上了,可能后面的人就把你拽下去
今天他們出來得很早,還不到七點鐘,但記者看到,在這排隊等車的人已經很多了,上班的人流也在不斷地從史各莊的四面八方趕過來,一輛輛接踵而至的公交車,在不斷地向市區內輸送著上班的人群。小米和小郭嘗試了好幾次,終于被推上了一輛臃腫的汽車,開始了他們一天的征程。
小郭:都是上班族,各種各樣的職業
記者:在你們那個樓里大概有多少
小郭:大概得有90%左右
小郭告訴記者,在史各莊居住的外來務工者有數萬人之多,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市內的上班族,而這其中也不乏許多高收入者。
小郭:我就認識一個朋友,是搞IT的,在北京工作有四五年了,而且自己買了車,也住在這里
記者了解到,在這里居住的人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有著不錯的收入,如教師、導游、、IT銷售、媒體從業者等等。并且不斷有人在向這里搬遷,導致了這里的住房需求大增、房源緊俏。這位房東就告訴記者,她們家的小樓早就沒有了空房,而且最近還不斷地有人來問租房的事。
由于現有房屋無法滿足大量的租房需求,史各莊的村民們便開始緊鑼密鼓地蓋起了房子。街道兩旁堆滿了形形色色的建筑材料,下面是來往的行人,上面就是正在蓋的樓房。記者看到,許多村民把自己先前的平房推倒之后用原來的地基直接就蓋起了樓,而蓋樓時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許多小孩子還下面玩耍。
小米:他們施工的時候 上面經常會掉下來一些土呀或者什么的下來
小米告訴記者,現在正在蓋的這些樓房工期都很短,有些路只要一段時間不走就會出現許多新樓。
小朱,某研究所研究員,負責基因測序工作,他和幾個同事一起住在這里。他告訴記者,對于像自己一樣剛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一個月的工資甚至在市區內租不下半套房子,相比之下,這里是最適合他們居住的地方了,一間稍大一點的屋子可以住下兩個人,房間格局也比較好,但畢竟屬于簡易樓房,許多設施都比較粗糙。
小朱告訴記者,他們樓里所有的供水就是靠著這樣的水泵打上來的,有時到了夜里,水壓不足,高一點的樓層就沒有水了。同時記者也發現,這里的樓與樓之間幾乎都沒有什么距離,互相遮擋著本應屬于這里居住者的光線,而各樓之間相互拉扯的凌亂的電線更是讓人不禁為這里的住戶們的安全擔憂。
小米:你畢竟住一個一個月380的地方你還能要求什么
記者了解到,村民們自己蓋一棟這樣的小樓大概要花20多萬,而一棟樓按40間屋子計算,每間屋的租金每月500元,一個月就可以收2萬元,幾乎一年就可以回本。另一個讓這里的村民大膽蓋房的原因就是,這里蓋好的房子絕不愁租不出去,這位房東的房子還沒完全蓋好就有好幾間被訂了出去。
史各莊天橋,是史各莊的上班族們從市區回到史各莊的唯一通道,每天晚上6點開始,一批批的上班族就從這里不斷地涌向史各莊,而這樣的人流足足要持續4個小時。隨著新樓房建設的不斷完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里的租房大軍中。
主持人:看著這些年輕的城市白領每天游走在金融核心區和城市遠郊區之間。生活疲憊但是他們的心中都都揣著一份希望,就是在北京這里有著與他們的職業規劃相符的發展空間,有朝一日他們在專業上的建樹能夠帶動他們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采訪時我們了解到,和小米他們一樣,居住在史各莊的城市白領并不在少數。
主持人:歡迎回來。2009年到2010年這兩年,北京市的房價像是坐上了過山車,均價已經突破了每平米2萬元,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200萬元。幾乎是月光族的小米夫婦無法承受所以他們只能考慮租住在史各莊這樣遠離北京市區的郊區。和小米夫婦比起來,每月收入5000元的王先生在北京算的上中等收入了,雖然他也在市中心工作,但是也搬進了史各莊。王先生又是為什么呢?
王先生:離工作的地方太遠點了吧
王先生,某公司銷售人員,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才搬進史各莊不久,工作地點也在市中心,每天上班也要將近兩個小時。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原先在市區內與人合租一套房子,但是由于房租漲得太厲害,他權衡再三,就搬到這里來了。
王先生:像我這種情況 沒有必要把錢都放在房租上
王先生給記者分析說,自己也快到而立之年,而事業才剛剛有所進展,如果一個月花個一兩千在房租上就幾乎剩不下什么錢了,現在住在這里每個月還可以攢下一些積蓄,為自己今后成家做準備。
王先生:結婚以后的一些花銷肯定會非常大,結婚本身的花銷也不少,而且房子這塊兒肯定是我們結婚非常大的一個障礙
王先生的未婚妻在山東老家工作,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兩人遲遲不能結婚。他告訴記者,他出身農村,父母好不容易供自己讀完了大學,已經無力再幫自己安家置業,只能希望靠自己努力積攢下些錢來回老家結婚。
王先生:也只能這樣了
由于常年兩地分居,每到想念自己未婚妻的時候,都是王先生手機中未婚妻的照片陪他度過漫漫長夜,為了結省一些電話費,他們甚至都很少通電話。而王先生自己平日更是節衣縮食,無論回家再晚,他都要自己在家做飯吃,他說,這樣可以省下許多錢。
王先生:說艱苦是挺艱苦的(笑 )
王先生說,干自己這一行的人一般收入不低也不算高,平日里也算是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想到自己未來面臨的結婚、生子、養老人、看病等等種種問題,現在即使手頭有些錢也不敢亂花,平日里連件像樣的衣服也舍不得買,更不用說把錢用在房租上了。而在北京,和自己情況類似的人更是數不勝數,為了在擁有一個獨立的空間的同時節省開支,許多白領都開始紛紛搬到市郊甚至農村。
記者:怎么搬到平房來了
小趙:房租越來越貴了
在距離北京八通線地鐵終點站土橋站3公里的高樓金村,記者見到了剛剛下班的小趙,小趙告訴記者,她在崇文門的一家公司做文職工作,由于市區內的房子租金太高,她只能選擇到通州與朋友合租一個兩居室。但沒想到她在通州住處的租金也一下子漲了六七百元,她們就只好搬到了這里來。
雖然這里的衛生條件與治安無法與樓房相比,但是這里便宜的房租依然吸引了不少上班族。
小姚:這邊的房子幾乎有房的人都租出去了
小姚說,過去的一段時間,北京的房租漲幅非常大,許多原先在市內居住的CBD白領開始紛紛搬到通州,使得這邊的租房市場十分緊俏,而這其中一些收入不高的人則被迫選擇了農村。
主持人:根據第6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北京市常住人口為1961.2萬人,外省市來京人員為704.5萬人,也就是說在北京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外地人,提前10年突破了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1800萬人的目標。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涌進北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考慮,這其中相同的原因就是看中北京獨有的機遇和成長前景。一方面北京這個古老的城市因為這樣的人群而充滿活力,而另外一方面,大量涌入的外地人也讓城市功能不堪重負。到底應該如何協調二者之間的矛盾?
顧袞州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顧袞州: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已經出來了,這次普查登記的常住人口是1961.2萬人。那么在這個1961.2萬人當中,戶口不在北京,而長期在北京居住、生活、學習,我們講長期半年以上,這個人數是多少,704.5萬人。那么占35.9%
顧袞州,北京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他告訴記者,北京市的流動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近郊區,其中,以朝陽區外來人口最多,為151.5萬人,海淀區125.6萬人,昌平區84.7萬人,豐臺區81.3萬人,大興區64.4萬人,通州區43.5萬人,這六個區縣外來人口占到了北京市外來人口的78.2%。
顧袞州:北京的這些外地來京人員文化程度很高,甚至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那么北京的外地來京人員每十萬人當中,具有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有多少呢?23537人。
許正中,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秘書長,他告訴記者,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中國的流動人口數量就迅速增加,從最開始的五六百萬人,增長到目前的兩億多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5%,而在這些流動人口中,雖然不乏許多高學歷人群,但是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他們無法享受北京的保障住房等福利,只能降低自己的居住條件搬到了城市近郊甚至農村。
許正中 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秘書長
許正中:這個人群到目前是處在非常尷尬的地位,一方面你又買不起,另一方面你進入不了廉租房,進入不了我們的公租房這些,或者是我們的經濟適用房這些體系。
葉裕民 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規劃研究室主任
葉裕民:他們之所以向外搬遷,他是在外面居住而不是說整個就出去了,他生活仍然在北京,那么這些人他在北京他不是勞動力市場上不需要了,而是住宅市場上他不能夠承受他所居住所需要支出的成本,那就是說北京的勞動力市場和住宅市場的結構是失衡的。
葉裕民,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規劃研究室主任。她告訴記者,對于許多白領遷往城外居住的現象,她十分擔憂,因為這首先體現出我國白領階層消費能力嚴重不足,而如果他們這種職住分離的狀態持續發展下去的話,會使得城市生產交換的時間與交通成本大大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這不僅僅反映出了當前城市打工者的收入水平與住房市場之間的矛盾,更反映出社會發展的結構失衡。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目前全國共有流動人口2.6億,北京市擁有流動人口704.5萬人,而這其中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則達到了140多萬,均以工薪收入者為主。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段成榮認為,考慮到城市的長遠發展,協調好流動人口打工者工作與生活的矛盾,才能更好地為實現創新型社會積累更多更好的人才。
段成榮告訴記者,在許多國家,只要在當地工作、生活或納稅足夠長的時間,就可以參與到一些福利、保障性的項目當中。目前在我國,重慶已經開始率先給外地打工者提供保障性的住房,而上海也開始試行居住滿7年便有條件轉為上海戶口的政策。對此,專家學者們也紛紛建議,應該逐步擴大對流動人口的保障性政策范圍,使這些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的人們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和保障。
許正中:需要政府考慮普遍服務的問題,政府應該給這些人提供一種普遍的服務。
對于北京市未來的流動人口動態,顧袞州認為,隨著北京市產業的不斷升級,對于調解流動人口數量以及素質方面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變化。
顧袞州:總體上人口總量不宜增長過快,但是重點放在提高人口素質,調節人口結構上,這個今后在北京生活既需要一些高端性的人才,這個比重可能會越來越大
半小時觀察:
我們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以向往大城市、過上比原來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是一個城市的人口容納能力是有限的,人口過多會帶來住房、交通、公用設施配套等一系列問題。但是對于北京這樣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來說,人才的流動不可避免,但是究竟該吸引什么樣的人才,該怎么樣留住人才?
俗話說安居樂業,如果大量受過良好教育、有著穩定工作的城市白領因為買不起房子甚至都租不起房子,而對未來充滿了恐懼,焦慮著留下還是離開,那就更談不上有勇氣去創業和投資了。僅僅是一個高房價就把有未來有夢想的年輕人拒之門外將是一個城市的悲哀,也是一個城市追求繁榮和發展的障礙。
北京要控制人口數量,更要調整城市發展思路,以合適的產業吸引合適的人才,并且提供合適的發展空間。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給城市帶來美好的未來。
結束語:
好,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感謝收看。您有什么好的線索和建議可以發至我們欄目的QQ83083,稍后,請繼續關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的其他節目,再見。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