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要求考生針對祖國的發展和變化書寫自己的感想。“如此宏大的命題并非高中生可以寫得出來的,甚至公務員考試都談不清楚,這是中央高層開會研究的問題。”唐老師說。
每年高考總有些考生因為跑題而遺憾地丟分,其實,這樣的學生中不乏一些文筆很好的學生。
關于“審題能力”一說,王麗存有質疑。她說“除了考試,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少遇到審題這個環節,如果學是為了用,那么,我們的作文題目為什么不可以出得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文章本身的寫作上?為什么非要讓考生費盡心思去猜測題意?為什么不可以像法國或美國SAT考試那樣直截了當?說到底,這種所謂的‘審題能力’無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而是考生與命題者的猜題游戲,而且這種‘游戲’一點不美好,不陽光。”
在王麗看來,廣東卷的作文題:“回到原點”、天津卷的“鏡子”等都屬于需要考生猜的題目。
“作文題目要落到地上,落到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上,落到社會關懷和公民意識培養上,落到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上。”王麗說,高考的命題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希望命題專家們在出題時也能“接接地氣”。她還有個建議:專家們出了題之后,自己先試著“下水”寫一篇,再讓命題組的其他人給做個評判,至少能避免題目太過偏頗。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