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人在武漢積水的道路上冒雨前行(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攝
【記者調查】眾多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嚴重滯后
暴雨后,被網帖曝光的城市情況到底如何,是否如網帖所反映情況令人驚訝?“中國網事”記者在湖北、浙江、江西等地的一些城市以及上海進行了實地調查。
——武漢:一夜變澤國 城市排水標準僅可應對“一年一遇”
據氣象部門介紹,從18日凌晨1時開始到晚上7時,武漢當日降水量達193毫米,相當于15個東湖的水,單日降水量創下1998年以來13年間的最高記錄。滯水讓武漢城市交通幾近癱瘓,中心城區多處變成汪洋一片,車道成“河道”,據武漢市公安交管局介紹,全市絕大多數地方水深都在40厘米以上,10余條公交停運,天河機場臨時關閉1小時……
武漢市水務局排水處坦承,作為一座老城,武漢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統,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這種標準已不能適應今天城市發展的需要,如管網、箱涵等排水系統的口徑還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建的。
“武漢作為中部最大的城市,面對強降雨顯得太無力。城市地下下水管道規劃跟城市規模本身不相匹配,加之全市干道都在地鐵施工,嚴重影響地下管道的疏通能力!寄望城市軌道交通盡快竣工的每一個武漢市民,都希望城市有更加長遠、周全的城市規劃!”署名“孤手摘星_2010”的網民說。
——浙江:很多城市幾乎是逢雨必澇
持續半個月的強降雨,不僅使錢塘江流域普遍水位高漲,而且使得浙江各地城市普遍內澇。“中國網事”記者在杭州、衢州、金華等城市看到,積水久久難以消退,道路通行受阻,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日前杭州暴雨,有網友將自己拍攝的照片放到了網上:平時高出湖面許多的長橋橋面被淹,亭子成了水中孤島。據稱造成此景是杭州大量排不出去的城市積水涌入導致西湖水位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
網民楊力奇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溫州人,在他記憶中,盡管近幾年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防災功能日益增強,但每逢特大暴雨或是臺風,市區許多低洼地免不了要積水。他家開設在市區最繁華的五馬街附近的一家皮鞋店,已因為臺風“海棠”“麥莎”等多次遭到水淹。“相比溫州市區,永嘉縣城、平陽水頭鎮、樂清城區等地的積水更嚴重。”楊力奇說。
對此,浙江省建設廳規劃處處長姚昭暉表示,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滯后是掣肘城市排澇功能的主因。“與近年來快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設相比,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卻跟不上步伐。面對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統‘小馬拉大車’,顯得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