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臨近周末公開是一種“技巧”
昨天(7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葉青表示,從已公布的20多個中央部門的“三公”支出情況來看,最早公開今年“三公”預算的是科技部,最早公開去年“三公”決算的是中國工程院,最細致公開“三公”支出的是審計署。審計署可謂“標桿”,其7月11日公布的“三公”支出詳盡程度至今仍無人超越,為其后的各部門樹立了典范。
昨天,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公布的“三公”經費,普遍較7月10日之前一些單位公布的情況詳細。例如交通運輸部公布了預算單位數量和實有人數。但是,在公眾關注度最高的公車方面,這些部門僅公布了“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的總額,并未如審計署那樣披露公車數量、每輛車的運行費用等詳細信息。其原因不難理解,因為這些部門的公車數量和養車成本普遍較高,擔心招致公眾批評,因此對這些信息進行了模糊處理。
同時,這些單位選擇了臨近周末的時間,甚至快下班時才公布“三公”經費,也體現了其技巧性。因為周末關注度小了,“挨罵”的可能性也就小了。
葉青預測,下周一有望迎來各部委公布“三公”經費的高峰期,目前大家都在觀察這周公布后的效果。希望未公布“三公”經費的部門都能在下周公開。但是,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驚喜,畢竟能像審計署這般詳盡地公開“三公”賬單的單位應該不多了。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