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VS 大學教授
周立波在微博上與人激烈論戰(zhàn)已經不是第一次。這一次,是緣于一篇批評文章。
7月12日,同濟大學教授張生在《上海商報》上發(fā)表了題為《周立波在達人秀上秀出了什么》的評論文章,文章中稱,“從第一屆起,周立波的點評就已受人詬病,如果說其生硬的措辭和勉強的玩笑,只是暴露他不善于使用國語或者不善于用國語進行有那么一點文化的思考之外,這屆(第二屆)讓觀眾看到的是他膚淺的思想和低下的教養(yǎng)。”
當天下午,周立波立即發(fā)出了“粗口”級別的微博:“您的語文是生理老師教的吧?像你這品種的教授,江河湖海溝到處都有!但周立波再爛也就一個,這就是我和你最大的區(qū)別!祝賀你!你出名了!”
13日上午,他再次更新微博,“張教授讓我告訴你‘絕’是什么概念,該如何用!絕,即再無。比方:絕唱、絕筆、絕種、絕代,請任選一款合適您的!”
對于對方謾罵,張生表示并不憤怒,覺得自己不需要表態(tài)。
灰常點評: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最起碼的修養(yǎng)就是能夠理性地對待批評,選擇宛若潑婦般公開對罵,一圖言語上的痛快,實為下下之策。周立波曾在2010年年末因“網(wǎng)絡公廁論”與網(wǎng)民唇槍舌戰(zhàn),也因此流失了20多萬粉絲。由于周立波這次微博設置了限制功能,網(wǎng)友無法評論,但在數(shù)萬條轉發(fā)中,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對他的言行不敢茍同,認為周立波的此番回應正是扇了自己一記耳光。
微評論
不必太當真
匡文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認為,微博本身具有娛樂性和草根性,微博上的絕大部分信息本來就不必太當真。由于微博用戶及信息的海量性,如果沒有炒作,微博就好似一滴海水,被關注的概率幾乎為零。因此,這種罵戰(zhàn)原本就是一種炒作,社會無需太關注,更不必當真。
此外,某些博客、微博,表面上看是個人行為,其實代表整個行業(yè)的利益,是這個行業(yè)的喉舌,背后有一個寫作團隊,任志強、潘石屹的博客、微博就是典型。(記者李樺)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許銀娟